今年12月9日多哈亞運會上,中國男足與伊朗男足打四分之一決賽時,伊朗球員波爾哈尼麵對中國隊空門,“將球停在球門線外,轉身招呼隊友去慶祝,然後再慢吞吞把球踢過球門線”,“波爾哈尼和伊朗隊主教練羅得裏格斯在賽後都對此表示了歉意”,認為這“是對對手的侮辱”。(新華社多哈12月9日電)關於這件事,可以“議”的角度很多,這裏隻說,當事人和伊朗隊主教練致歉是應該的。
在一種特定的條件下,體育競技的一方失敗得有點離奇,電視鏡頭故意長時間對準失敗方難堪的處境,這以前我們鄰國的一個電視台也做過這種事,至今有的人記憶猶新。但這種做法(包括波爾哈尼的做法),暴露的恰恰是孔雀的臀部,並不美麗。我們千萬不要學。
我們也可能有意無意地傷害過別人,新華社多哈12月2日的一條電訊就值得商榷。電訊說,“舉重和遊泳賽場的中國女選手們也錦上添花,讓亞運會首日比賽‘疑似’全運會”、“讓人恍然以為這是全運會賽場”、“因為中國隊過於強大,包攬金牌,因此魯塞爾射擊場的其他選手也許都覺得很無趣”、“當地時間晚上,還有多場頗具觀賞性的比賽”、“亞運會射擊比賽規則規定……第三名武柳希將銅牌‘讓給’了奧·多夫岡”等。這樣的說法、措詞,對別國運動員尊重嗎?“疑似全運會”、“中國隊過於強大”、“讓給”銅牌(既是按規則辦,就不要說“讓”),想想對方會有什麼樣的心理反應,就明白這樣說並不妥當。事實是,以後幾天也不是什麼都是別人“很無趣”,記者看好的遊泳、射擊、舉重項目中,中國隊也有失誤,至於“球類比賽”,有的終究是輸了,還有什麼可吹的?
世上沒有常勝將軍,體育競技也沒有勝家“不散的筵席”。萬事萬物都在變動中,所以我們要不斷前進,不斷發揚長處,不斷加強我們的弱項;體育競技當然要鼓勁,不能讓獎牌,但也不能“狂”,不能“霸”,要有分寸。這是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的,怎麼就忘了呢。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越來越近了,我們不是派人到多哈取經了嘛,我看,眼前的這個“經”,就有必要加以記取,但願那時不再有“疑似全運會”之類的熱昏話。
本來不想說這些,但人家不尊重我們的事情發生後,我們的心裏不好受,於是想到我們不尊重別人,也是有失風度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論語·顏淵第十二》)斯是名言,自有道理。
200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