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幼兒識字教學研究(1 / 2)

幼兒識字教學研究

幼教天地

作者:劉梅

摘 要: 每個漢字都是音、形、義有機聯係的符號刺激物,幼兒學習漢字有利於右腦開發,而右腦開發對幼兒智力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關鍵詞: 認字 幼兒教育 智力發展

在幼兒時期學習會促進大腦皮層的發育,從而培養出腦細胞質量高、頭腦聰明的人來。幼兒學習漢字有利於右腦開發,而右腦開發對幼兒智力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幼兒發展的特點決定他們大腦比行動要發展得快,所以教師應教會他們識字,隻有正確識字,順暢閱讀,才能寫出正確的字。教師應刺激幼兒的直觀感覺,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為小學教育奠定基礎。

一、寓認於玩,在快樂遊戲中認字

我國著名教育專家陳鶴琴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遊戲為生命的。”在遊戲中幼兒可以不受時空的限製模仿各類人物、動物,模擬各種事物,使願望得到滿足,興趣得到提高,身心舒適而愉快。所以抓住這個特點讓孩子們采取玩樂的形式認字,他們不但不覺得累,反而學習積極性特別高,就像讓小孩無意中學話一樣,不知不覺就把字認識了。因此,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兒童的心理特點,在實施過程中正確把握,在遊戲活動中讓幼兒認字。如幼兒比較喜歡玩找朋友的遊戲,為了使遊戲更好玩,我們給幼兒準備了許多胸飾圖片,有動物類的、水果類的、人物類的……在遊戲時,一部分幼兒拿字卡,另一部分幼兒戴胸飾圖片,大家邊唱歌邊找朋友,將圖片與字卡配對。有些幼兒還想到新的玩法,他們戴上動物的胸飾找動物喜歡吃的食物字卡,如“小雞”與“蟲子”、“小狗”與“肉骨頭”等。在遊戲中幼兒體驗到認字活動的樂趣,認識了許多字寶寶。

二、識字活動和其他教學活動結合

我們可以組織主題活動,讓幼兒更有興趣、更快樂地認字。如在社會活動“學稱呼”課上,我們讓孩子隨便說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姑姑”、“姨媽”等漢字;通過語言故事,讓幼兒找出故事中各種事物相對應的漢字,這樣既有利於學生理解、記憶故事,又能讓幼兒更快樂地學習漢字。采用這樣的學習方式,孩子們識字熱情高漲,加深對漢字的理解。

三、優化環境,營造良好的認讀氛圍

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發展。”為了讓幼兒對漢字感興趣,產生認讀的願望,我們在班級環境布置中精心設計,選擇他們最喜歡的“天線寶寶”的形象,並在“天線寶寶”的旁邊配上相應名字的漢字,如“小波”、“拉拉”、“迪西”、“叮叮”。同時,在每個“天線寶寶”的胸口有一個電視機屏幕,我們將它設計成一個活動的漢字顯示屏,把周圍環境中、生活中出現較多的漢字、幼兒感興趣的漢字和在認讀活動中學習的漢字等及時展示在漢字顯示屏中。這樣,在美化教室環境的同時,也為幼兒營造了良好的認讀氛圍。

四、漢字和漢語同步學習,口語和書麵語言同步發展

幼兒年齡小,認知能力差,思考問題時片麵、簡單,我們要通過“聽故事、念兒歌、玩識字遊戲、表演童話劇、閱讀字畫書”等活動加深他們對語言的印象和理解,讓他們對漢字的表達略有所知,逐漸熟練地運用漢語文字。聽和讀是幼兒識字教育的主要手段,我們主要通過這種方式教會幼兒認字。讀是一種最有效的熟悉文章內容、學習生字的方式。幼兒把作者的作品通過讀的方式轉化成自己的語言,通過自己的語言實現與文字的情感溝通。而用“聽”來學文,可以幫助幼兒記住文章,再用讀來與字見麵,認字包含在讀書的過程之中。幼兒通過讀寫聽,不僅認識了字,而且讀熟了書。所以,用漢字和漢語同步教學的方法,提高幼兒的語文能力,同時促進幼兒文學藝術思維和創造潛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