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成因分析(1 / 2)

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成因分析

出類拔萃

作者:傅妍芳 魏鵬 丁士林

摘 要: 池州市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是製約該地區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從地質構造與水文條件、化學汙染、群眾的水源保護意識等方麵分析池州農村地區飲水安全問題的成因,並提出對策。

關鍵詞: 農村飲水安全 成因 對策

飲水安全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我國農村地區飲水水質、水量等問題一直影響農村地區人民的健康甚至生命[1]。池州地區位於安徽省西南部,池州市人口200萬人,其中農村人口為132萬人[2],由於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質汙染嚴重,全市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突出,製約了池州市的社會發展。下麵從地質構造與水文條件等地理因素、化學性汙染等人為因素和群眾的意識等多方麵分析池州市農村地區飲水安全問題並找出對策,為水務部門開展工作提供依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池州市農村地區飲水安全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1.1地質構造與水文條件。

安徽池州市地表水源豐富,人均水資源量為4206.1萬立方米/萬人,境內礦藏和下水源豐富。由於地質構造與水文條件造成飲水水源中某些有害物質或者特定的元素背景值較高,造成地方病,危害群眾的身體健康。

1.1.1介水傳染病

介水傳染病指通過飲用或接觸受病原體汙染的水而傳播的疾病,又稱水性傳染病,其流行原因如下:(1)水源受病原體汙染後,未經妥善處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飲用。(2)處理後的飲用水在輸配水和貯水過程中重新被病原體汙染。地麵水和淺井水都極易受病原體汙染而導致介水傳染病的發生。我市貴池區曾是中國血吸蟲病流行最嚴重的十大縣之一,經過50年的積極防治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農村血吸蟲病的預防控製仍然不能鬆懈[3]。

1.1.2地方性氟病

據資料顯示,我市部分鄉鎮地下水中氟含量超標[4],醫學專家介紹,“高氟水”顧名思義指水中氟含量超過飲用水衛生標準。長期飲用高氟水,易誘發地方性氟中毒疾病。

1.2化學性汙染。

1.2.1工業汙染

池州市工業企業數約350個,主要為礦物製品業和化學品製造業等。在下雨期間或暴雨之後,通過雨汙合流的部分汙水流入地表水中,也有不法企業偷排汙染物,工業汙水中主要含有重金屬、有機化合物,汙染水體,影響人們的飲水安全。

1.2.2麵源汙染

麵源汙染指在農民生活與農業生產過程中,由於不合理使用農藥化肥等,以及人畜糞便和垃圾隨意排放,使氮素和磷素等營養物質、農藥及其他有機或無機汙染物質,通過地表徑流和農田滲漏,對江、河、湖泊等水體造成汙染。

1.3其他原因。

1.3.1群眾水源保護意識薄弱

農村地區由於文化水平製約和長期的生活習慣導致廣大人民群眾水源保護意識不強,缺乏可持續發展概念,農村地區在開發資源時,往往受到眼前利益的驅動,破壞原有的生態格局。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在水源地傾倒垃圾,放養家禽的情況屢見不鮮。

1.3.2水處理工藝落後

“十一五”期間,池州市已完成投資16533萬元,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點514處,惠及人口39.12萬人。池州市村鎮供水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據統計,村鎮供水企業共有70家,供水人口65.58萬人。由於沒有明確管理主體,村鎮供水企業各自為政,各種矛盾不斷顯現。特別是許多私營小水廠,規模小,布局不合理,主要以營利為目的,水處理工藝落後,有的水廠甚至沒有消毒處理設備,給村鎮供水安全帶來了隱患。

1.3.3水管、水龍頭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