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內,劉一鳴慢慢的抿著茶水,茶葉很粗糙,一杯茶半杯茶梗,生澀苦喉。
今天一天,他帶著鎮委的一幹人員,親自去參加走訪,實地了解了一下清溪鎮扶貧的工作。
跑了清溪鎮內的三個村,盧灣,郭家坳,黃林壪。
親眼所見到的所謂扶貧,劉一鳴有了深刻的認識,用他此時內心的一句話評價,就是,矛盾不少,問題多多,甚至嚴重一點就是,狗屁胡說。
郭家坳與盧灣挨著,毗鄰而居。
郭家坳的大棚蔬菜示範區,黃林壪的果園示範區,盧灣的淡水養殖種植合作社。
所到之處,所見所聞,劉一鳴感到的是透心的涼,比外麵的寒風還要凜冽。
所謂的扶貧,簡直就是瞎胡鬧的一場兒戲運動。
搞塊地,劃一個範圍,還要選在交通最方便的地方,然後彩旗飄飄,各種橫幅標語口號,甚至路上有些不平整的地方,也全要黃沙墊道,夯的結結實實才罷休,不是為了方便生產作業,而是為了方便領導下來了,視察輕鬆,可不能讓領導走半天,更不能髒了領導的鞋襪。
至於扶貧的項目,更是問題多多。
郭家坳的大棚蔬菜示範區已經成了一片垃圾場,專門為建大棚定製的水泥預製板,橫七豎八的就倒臥在雪地裏,任風雨侵襲。
殘破的橫幅標語還在,隻是鮮紅的綢布早已褪了顏色,泛著灰白一片,在寒冬的風裏孤寂的瑟瑟發抖,那些空洞的口號更是成了笑話的佐證。
“科技致富,齊奔小康”、“力爭上遊,建設百年大計”
隻有從國道拐下去的那條路,倒是平整,沒見到有坑坑窪窪。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村民自家的菜園地,溝隴縱橫,田畦交錯,雖是冬季,照樣的,滿園子一片蔥綠,盎然生機,與隔臨而望的示範區,雲泥之別,極其諷刺。
黃林壪是清溪鎮最遠的一個村,在郭家坳的邊上。
龍柱山的山勢到了這,綿延成一片坡度極緩的丘陵之勢,黃林壪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尤其適合水果類的果樹種植,黃金梨自古就鼎鼎有名,曆史上曾是皇家貢品來的,清溪鎮的《清溪誌》上都有其記載。
滿園青蔥向日晞,仙人猶羨黃金梨。
但問凡間何處有,且駕祥雲到清溪。
黃金梨,果肉爽脆,甘甜多汁,東西好不好?當然好,隻是這一披上扶貧助農的外衣,一切就變了調。
劉一鳴所見到的是一片人為劃定的果園示範區,裏麵栽種的卻不是清溪鎮黃林壪令人驕傲的黃金梨,是一個所謂的新品種,用黃金梨和國外的一個什麼品種嫁接的,示範區的招牌還在,上麵的油漆刷的口號還在。
“相信科技,學習科技,帶領鄉親一起走向致富的康莊大道”
山村的老百姓卻不信你這些忽悠的,結果是最好的證明,一年後,用收成來說話吧,種出來的是個什麼鬼呢?
結出來的果子,個體不足黃金梨三分之一,口感完全沒有黃金梨原有的爽脆,要命的是果肉幹巴巴,哪還有黃金梨多汁的特色...
扶貧的錢白瞎了,山林地白瞎了,更要緊的是時間白瞎了...為此黃林壪的村委會被老百姓堵了好幾回,那些被所謂扶貧,山林地叫村委占了的村民,不甘啊,如其這樣瞎基巴折騰,還不如把錢發給我們更實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