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可塑之才(1 / 2)

腳步聲傳來,一個太平士兵走到麵前:“林師帥,東王殿下讓你帶楊越去見他。”

林鳳祥對楊越說,“今天就到這吧,來日我們再好生痛飲,今日東王要見你,一定好好表現。”

楊越點頭,舉起酒杯最後敬了他一口,隨即和林鳳祥起身。

這是一戶大財主的房產,現在成為了東王的起居室,來回巡邏的親衛兵看上去都是那麼的不苟言笑。

一進屋就是徹底的安靜了,仿佛一堵牆就隔著兩個不同的世界。林鳳祥的臉變得嚴肅,和楊越並肩走著。隨處可見的熏香替代了硝煙和嘈雜,整個環境變得清淨而又淡雅。

在最裏麵,楊秀清整個人背對著楊越,穿著身杏黃色長袍,他的個子不高,五官也並不英俊,但是渾身卻散發著不可拂逆的權威。

然後輕聲問道:“你說你讀過書?”

楊越低下頭說:“是的。”

楊秀清緩緩轉過身示意其他人退下,然後他坐在一旁微笑著問:“你知道為什麼我這幾天冷落你嗎?”

“小人不知。”

“因為你太張揚。”

“小人知罪,請東王責罰。”

“敢於表現自我是好事,但是太過張揚就是壞事,我希望你能夠更加的穩健。我認為最好的為人處世之道便是和最恨的人保持最好的關係,你覺得我說的怎麼樣。”楊秀清喝著茶。

“殿下之言甚是。”

楊秀清微微一笑,輕輕放下茶杯,道:“換個話題吧,你什麼出身,為何和讀書認字,不是貧苦的老百姓吧?”

“是的,小人出自商人之家原本家境富裕,可是被貪官所害,家財悉數充了他人腰包,妻兒老小也盡皆命葬黃泉,我是以與滿人的朝廷誓不共天!”

“你想報仇?”

“是。”

楊秀清看著楊越的臉:“那我給你個機會。”

隨著他這句話,楊越的身體也繃緊了,隻聽楊秀清輕聲問道:“我問你,作為一個讀書人。你覺得我太平天國現在的當務之急是什麼?”

楊越答:“尋一良地,奪城發展,停止流浪,與清軍分庭抗禮。”

楊秀清聞言眼前一亮,顯然對這個答案很滿意,他繼續問:“你認為良城在何處?”

“南京!”楊越抬起頭說:“南京是滿人的心髒,周圍便是蘇州揚州等繁華之地,進可貫穿長江直擊燕京、退可固守長江擴展軍力,謀得半壁江山!”

“好!”楊秀清猛地站起來,將他從地上扶起來,笑說:“這幾年顛沛流離,雖然隊伍陸續壯大但是盡是窮苦百姓而無有識之士呀!最後一個問題,你說我們接下來決定是打哪個方向?”

“武昌”

楊秀清滿意笑著,很顯然楊越說中了他們幾位王的計劃。他思考了片刻,說道:“明天大軍開拔,從明天開始,你和林鳳祥一起在我左右,我要讓你見識一下戰場,你以後會需要的。”說完他扭過頭:“下去吧。”

“謝東王栽培!”楊越伏身緩緩離開。

。。。

1852年12月15日,在嶽州休整了兩天時間的太平軍,後衛阻擋向榮和陸續趕來的各路清軍。主力水陸並進,千船猛將,兩岸雄兵,出湘入鄂,殺向武昌。

陸路經臨湘、蒲圻、鹹寧直奔武昌二區,水路則從城陵沿江而下,直逼武昌。被太平軍遠遠扔在身後的,是徐廣縉、和春、江忠源等三萬清軍。而隻有清軍向榮一部,仍然在太平軍後麵不近不遠的位置尋尾而行。

……

全城戒嚴的武昌城內,巡撫大宅內堂之中。常大淳望著在座的人,他們盡是武昌城中威風八麵的朝廷要員,而此時的眼神卻不約而同的焦慮。

常大淳其實覺得自己挺可憐的。本來在前不久望到太平軍的風頭後。他已經賄賂京城的幾個朋友,現如今已被朝廷調任為山西巡撫,可還沒來得及走太平軍就已離武昌近在咫尺,而新任巡撫崇倫又遲遲不來,他隻好硬著頭皮勉強繼續經營這個爛攤子。

常大淳咳嗽了兩聲,放下上好的龍井茶,清了清嗓子道:“各位同僚請安靜。”

內堂裏頓時安靜下來,隻有幾個丫鬟還在輕手輕腳給他們摻茶。

常大淳說:“快馬帶回消息說,粵匪賊寇數十萬之眾朝著武昌城而來,如今已迫在眉睫。我身為巡撫掌管一省之兵,理應據城固守。無奈我乃一介文人未經戰陣,諸位有何拒賊之法,速速道來。”

湖北提督雙福笑說:“常大人過慮了。粵匪圍桂林攻了一個月,照樣在我軍手中是固若金湯,長沙被粵匪圍了三個月也未曾淪陷。說明粵匪隻不過是一群流寇罷了,洗劫小城還可以,堂堂省城,他們休想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