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賣藝父女(1 / 2)

無奈,密迪樂之後幾次外麵都被楊秀清婉言拒絕,天京方麵的態度很簡單,井水不犯河水,想要大肆發展貿易,降低關稅迎接洋人的商船,楊秀清卻是極力反對。

畢竟上海廣州就是個例子,萬一你做著做著就不走了怎麼辦,到時候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托馬斯和石達開幾次交涉無果後,發信希望回去,卻被文翰拒絕,嚴厲地告訴他,作為一個外交官,你打不開外交缺口就一直賴在揚州。

聽他愁著臉說完,楊越笑了,洋人在廣東上海等地的貿易主要就是鴉片。

其餘的什麼紡織布、香料,在這裏根本銷售不開,廣大百姓還不能接受這個,楊秀清和石達開不接受貿易也很正常。

楊越抬頭說道:“親愛的托馬斯,我有個辦法可以讓你回國。”

托馬斯猛地抬起頭,在這異鄉他呆的太久了,他已經想自己的家庭和故鄉了。“楊將軍,請你快說。”

楊越笑著說:“不知軍火交易算不算外交瓶頸的突破?”

“軍火?”

“我向貴國購買一千把燧發前裝火槍,價格從優,不知如何?”

托馬斯先是一愣,然後興奮地說道:“好!沒問題,我回去之後立刻發信,他們會同意的。”

他想的倒是真的,隨著時代的變遷,英軍的火槍也在悄悄地更換時代,前裝燧發火槍雖然現在還是他們的普遍武器,但是已經有更先進的武器出現,取代隻是早晚的事。

賣一千把火槍過來,雖然不算什麼大成功,但是卻足夠讓他以此為由功成身退了。

解決了一件心事的托馬斯很興奮,喝了幾口馬明龍給他倒得米酒就有些飄飄然了,他攬著楊越的肩膀,說他是這裏唯一的紳士。

楊越和他聊著,不知不覺聊到歐洲正進行的激烈的克裏米亞戰爭。

戰爭發生在去年七月,那時楊越率軍正在河南,俄軍也在開入多瑙河流域國家。1853年10月16日:奧斯曼帝國向俄國宣戰。1854年3月27日和3月28日:英國和法國向俄羅斯宣戰。

托馬斯有些微醉,他述說著他從信中他所聽聞的一切,這場戰爭中英法聯軍使用了線膛槍、蒸汽船等,大大提高了陸海軍作戰效能,鐵路和電報也使軍事行動的後勤指揮產生了革命性變革。

而現在動亂的中華之地,還在封建的邊緣徘徊著,西方正在飛快的甩開與東方的距離。

想到此處楊越心中多了一份急切,但是他知道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誰也不可能一步登天。

而這場西方的戰爭以沙皇俄國的失敗而告終,從而引發了國內的革命鬥爭。

西方在發展經濟科學,在進行著第一,二次工業革命後,生產力急劇上升,戰鬥力也得到提高,逐漸穩固了今後的霸主地位,而經濟也逐漸一體化。

而現在的請朝廷還處於封建專製統治,基本上屬於中古時代,手工生產力極小,而且帝王昏庸無道,隻顧鎮壓各地不滿,對於國外不聞不問,閉關鎖國,自以為幾千年的霸主地位隻要鎮壓了叛變就會穩穩當當的保持下去。

縱貫中華數千年曆史,清朝以前,不管是明、宋、唐,經濟科學都領先西方,直到滿清入關,騎射天下,康熙帝繳獲了百支火槍竟然隻留兩支把玩,其餘盡數銷毀,稱此是奇淫技巧,不可用。

限製國民的思想,用嚴刑奴役他們,整個統治期間,就是西方超越中華的時間。

告別托馬斯的時候,他作為報答,贈予了楊越一把貼身的手銃,就是短了一截的火槍,可以插在腰間隨身攜帶,英法貴族都喜歡帶這種武器。

他們離開了酒樓後,沒過多久,就有個剃著光頭的男人小心翼翼地走到掌櫃麵前詢問。

下午的揚州城充滿了忙碌,年關將至,盡管是在這動亂的年代,卻還是有不少雜貨鋪進購了許多年貨銷售。

條條街道,熱鬧非凡,楊越帶著他們四人吃飽後緩緩前行著。忽然身後有敲鑼聲,大街上的百姓紛紛退至兩邊,緊接著就看見幾名騎士開道,後麵押著十幾名衣服破爛的犯人,周圍的百姓指指點點交耳討論著。

那些犯人看模樣並不像是清兵,因為他們的頭發雜亂,有蓄發的有光頭的也有辮子的。

楊越好奇地問身旁的一個看熱鬧的店主,那個店主解釋說:“這呀,是附近的流寇,什麼人都有,不過大部分是馬賊,石大王和江北大營打仗的時候,兩方都出了不少逃兵,逃兵投進這夥馬賊群裏,越來越多,殃及商旅。這不,最近石大王發兵把馬賊的賊窩一鍋端了,押進牢裏,這幾個零零散散的多半是牢裏裝不下了,才拉出來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