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林道乾的後人(3 / 3)

原本東南亞那些蘇丹國也有一些大商船,有些船的船樓比克拉克大帆船還要高大。但這些大船在與葡萄牙人、荷蘭人的作戰中全被送進海底。那些船看著是大,作為軍艦簡直不堪一擊。30年前柔佛蘇丹曾經派出35艘500噸以上的大船進攻馬六甲,被幾艘葡萄牙人的武裝商船全殲。

不過歐洲人帶來的軍事壓力,也讓東南亞的土著國家軍事科技飛速發展。

1579年,西班牙攻陷文萊,繳獲了179門火炮。

目前最強的蘇丹國亞齊很早就與奧斯曼土耳其建立了軍事聯係,蘇丹蘇萊曼和塞利姆二世幾次派出軍隊和炮匠支援亞齊與葡萄牙人的戰爭。根據荷蘭人的估計,亞齊現在大概有1000門大小炮,其中700門銅炮。最著名的一門重炮名叫“一份胡椒”。傳說奧斯曼蘇丹塞利姆二世幫助亞齊鑄造這門土耳其重炮,他隻收取了一份胡椒的回報。

馬打藍蘇丹國鑄了門超重炮,名字更是威武,叫“橫掃全球。”不過這門炮從沒上過戰場,也上不了。島上根本沒足夠結實的道路讓重炮機動。馬打藍蘇丹的這門重炮就是擺在首都嚇人用,兼做召集開會的號炮。

柔佛此時估計有600門火炮,在短暫的共同反抗葡萄牙人的同盟中,亞齊也支援了一些重炮過去。

望加錫的實力不比柔佛差。望加錫蘇丹與葡萄牙人是盟友,葡萄牙人全靠望加錫給他們走私香料。

這些炮多數都是輕型火炮,重炮有一些,但並不多。如望加錫蘇丹國,現在有一門名叫“望加錫子孫”的32磅重炮,11門12磅炮,34門2~3磅炮,以及兩百多門其他輕炮。

林同文:“其中有些炮是我們賣給那些回回的。”

陳守序:“林兄還做軍火生意?”

林同文:“家祖率領2000多部下到北大年後,最開始經營的就是鑄炮生意。如今我們在暹羅、北大年各有一家鑄炮工坊。”

林同文這麼一說,陳守序對他的祖父林道乾更好奇了。

林同文指著卓越號,“隻是我們鑄不了陳兄戰艦上的那些加農炮,大多都是些佛朗機之類的。有時我們的產能不能滿足需求,我也會去佛山訂貨。”

陳守序:“廣東佛山鎮?朝廷難道允許軍火出口。”

林同文臉上掛著微笑的表情,“我們當然有自己的辦法。除了望加錫有葡萄牙人支持,柔佛有荷蘭人支持,他們有一些新炮。其他回回國的炮多是些舊炮,看著威武,其實不頂什麼用。我們的炮實戰效果好,銷路還是很不錯的。”

這肯定,那些土耳其大炮是早該淘汰的貨色。明朝本土發展起來的炮雖然長徑比不合理,打實心彈不強,但勝在輕,打霰彈威力過得去,正適合交通不便的東南亞使用。

林同文繼續說道:“多數回回國的武器雖然不錯,但他們的兵不行,打仗完全依靠雇傭兵和奴隸。”

陳守序:“林兄覺得本地哪些國家比較強?”

林同文:“回回國中,亞齊人還行。馬打藍人多,萬丹有錢。其次是望加錫和柔佛。但我覺得回回打仗還是差,本地實力最強的還是東籲和廣南國。他們都有數千上萬歐洲人訓練的陸軍,國內有很好的槍炮廠,軍隊裝備了很精良的火槍。尤其是廣南,他們有4000精銳的火槍軍,薪俸優厚,紀律嚴明。廣南國還有一隻一萬人的海軍,是南洋最強的本土海軍。暹羅雖然能勉強與東籲和廣南分庭抗禮,但那是靠著人多,而不是軍強。他們也很依賴雇傭兵,以前是日本人,現在是波斯和印度的回回。”

陳守序知道東南亞不好混,他對此有心理準備。陳守序問起了船,“林兄的船是在哪裏造的?”

林同文:“就在北大年。馬來別的不敢說,上好的木料非常多。我家在北大年有個不小的船廠,國內的很多商人都會來我這訂船。”

林同文:“不過我們不會造西洋夾板船,下緬甸地區的勃固人會。他們與英國人的關係不錯。我現在正與他們聯係,希望能得到幾個會造夾板船的大匠。”

東南亞好木頭多陳守序是知道的,而且既然曆史上也造過很多大船,普通船匠也是不缺的。那些蘇丹國在海上被歐洲人打怕了,很早就開始了學習,也會利用歐洲人之間的矛盾招募工匠。

亞齊很早就能造地中海式槳帆船。從蘇拉威西到緬甸,到處都有會造歐洲船的船匠。望加錫幾十年前就會造加列船;萬丹的海軍造船基地在拉森港,裏麵有很多土耳其船匠;爪哇島上的馬都拉人能造雙層甲板的大中型槳帆戰艦。

當然,這些土耳其和地中海風格的槳帆船隻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衛近海,出門遇上蓋倫還是完蛋。荷蘭人在東南亞,擁有70艘改良蓋倫船,還有眾多單桅通報艦。其中多數都是武裝商船。但這足以確保船隊的遠洋通過權,並且能像如今這樣長時間封鎖果阿。而在必要的時候,巴達維亞也能在東印度群島發動一場滅國之戰。

林同文:“其實我覺得蓋倫也沒那麼難造,日本人都鼓搗出了一艘蓋倫。日本人自己的船比我們差多了。我們應該隻是沒摸對門路。“

戎克船如果能把舵改進掉,會是很不錯的商船,但作為戰艦就不合格了。林同文一直想造艘戰艦出來。

陳守序:“林兄好誌氣,你真想造蓋倫,到時我提供一艘船供你的船匠參考。“

林同文:“那真是多謝陳兄了。“

陳守序:“林兄,作為商人,你們家現在的貿易已經很壯大了。有沒有想過試試另外的生意?“

林同文:“陳兄的意思是?“

陳守序:“像那些土著商人一樣,我們也立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