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北伐中(2 / 3)

洞庭湖和長江上偶有大風,艦隊航行和停泊時必須留足空隙,避免發生連續船難。

沿途不斷有敵軍戰船襲擊,越靠近武昌,戰鬥越頻繁。韃靼人將木排編成水城,寬約60米,上建城樓,四周圍以牛皮和泥土,四麵列槍炮,周圍以舢板數十艘護衛,韃靼人脫去帽子,在水城城頭向長江艦隊示威。

水城看上去堅不可摧,是敵軍水師士氣的源頭。長江艦隊以舢板與敵纏鬥,槳帆炮艦抵近射擊,架在船頭的18磅重炮和重臼炮很快就擊垮水城,半座水城垮了,仍有韃靼人在煙霧中開炮,直到全排火起,望樓傾倒。

連續4座水城被艦載18磅加農炮和臼炮轟成齏粉,艦隊橫掃長江,韃靼戰船或被焚、或降、或逃,抵抗越來越微弱。

岸上的抵抗可以忽略不計,兩個師遇到敵軍設防炮台或大營,隻需派出步兵攜帶兩門輕榴彈炮迂回敵後,綠營通常就會炸營,與水上的結果一樣,或死、或降,或逃,各設防炮台、工事幾乎形同虛設,敵軍實在是太害怕被迂回了。

抵近武昌時,聯軍已消滅萬餘韃靼兵。

鼇拜的主力不在武昌,他的兵集結在漢口鎮,以漢江右岸、長江左岸的漢陽和長江右岸的武昌兩座府城為盾牌,鼇拜大約是擔心他如果把主力放在漢陽或者武昌有被長江艦隊切斷退路的可能。

左岸的帝國師以果斷的機動迂回挺進漢陽城北,包圍漢陽北郊,在漢江架起12磅炮,切斷漢江航運,髑髏師在24磅攻城炮和10寸重臼炮的支援下,僅用1天時間就突破城防,占領武昌。

3天後,帝國師攻克漢陽,主要的時間花費在大炮運輸上了,韃靼人的抵抗可以忽略不計,盡管兩座城的守軍人數多達1.6萬,但他們實在是太弱了。

長江艦隊設法通過漢陽西麵的幾座湖泊,將80艘舢板拉到漢江裏,在岸上大炮支援下,與敵軍殘存水師對峙。

近衛旅、重騎兵旅、髑髏師第6旅渡過長江,帝國師在漢陽以北20公裏突破漢江防線,建立橋頭堡並架起足以通行12磅炮車的浮橋。

鼇拜和八旗兵驚恐地看著兩座堅固府城輕易失守,軍心動搖。鼇拜必須放棄擁有上百門采用船用炮架的紅衣炮武裝起來的漢口要塞,接受會戰,否則他的作戰軸線將被切斷,等待他的將是全軍崩潰。

韃靼人的裝備在進步,他們有少量裝備了燧發滑膛槍,並且擁有了野戰炮。敵軍獲得九江大營增援,人數共有6萬餘,裝備30門武成永固大將軍炮,71門神威無敵大將軍炮,以及30多門發射爆炸彈的威遠炮,那是種榴彈炮,此外,敵軍還裝備有上百門發射1斤至2斤彈丸的金龍炮、神威將軍炮等輕型野戰炮。

神威無敵大將軍炮重約半噸至1噸,發射炮彈6磅至12磅。

武成永固大將軍炮重2噸至3噸,發射炮彈12磅至24磅。

威遠將軍炮全重200公斤,發射20磅榴彈。

敵軍野戰炮全為銅炮,鑄造精良,花紋精美,倍徑合理,炮架很堅固,輕型野戰炮2輪,神威無敵大將軍炮3輪,武成永固大將軍炮4輪,遠勝當年明軍裝備的火炮。

守序放下望遠鏡,在那熟悉的,中世紀甚至古老的旌旗之下,韃靼人弄到不少好東西,他們在學習軍事科技方麵比明朝強很多,不過這決定不了大局。

守序在平地上展開3個半步兵旅,4個輕騎兵團,以1個近衛步兵團、近衛騎兵和重騎兵旅為預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