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章(1 / 2)

“近日大滄聯手高麗屢屢騷擾我邊境,大滄兵力不可小覷,高麗近年也日益強健。可望眼我郢朝貌上富庶安寧,可實際卻如蟻窩千瘡百孔。今日朝堂之上,皇上因鎮守不利,接連砍了兩個將軍的腦袋。我等官員人人自危,無人敢去那窮山惡水。”

汝晟王歎息,眼尾的紋路隨著他的眼垂下,他已不再年輕,所以在國家兵部大事上如今除了紙上談兵,其餘練兵打仗這些事,他雖心有餘卻力不足。孟環素眨眨眼,乖巧把盞茶奉於父親麵前。細聲問道:“滿朝文武都拿不定主意?”

汝晟王見她難得的乖巧,身心便舒暢了幾分,直歎:“是啊,爹爹老了。持不動兵刃。若爹爹再年輕個十歲,區區大滄高麗兩個兔崽子,還不乖乖就範在我大郢腳下?”汝晟王乃開國功臣,二十年前隨著先皇征戰沙場,擴張大郢版圖,各國哪個不是聞見汝晟王名諱而喪膽?

孟環素似懂非懂的點點頭,持筷扶了塊香酥雞在爹爹碗中。各房姨娘今日倒是安靜得很,都自顧自吃著自己的,不敢妄議朝政。倒是孟環素的親弟小世黎,目光炯炯的好像若有所思。日後必承了汝晟王的衣缽,因此汝晟王極是看中他,又偏偏,世黎十分爭氣。

“世黎是不是有想法,說來一二聽聽。”孟環素這弟弟自小便聰慧,三歲作詩舉國傳頌,曾被先皇讚譽為神童,更是家中的掌上明珠。他定定的看著汝晟王,放下手中碗筷。所有動作都不像一個八歲孩童所為。“兒子以為,滿朝文武中有一人正合適。”天真清澈的童音夾雜著不屬於這個年齡的成熟,汝晟王的眉眼終於露出笑意:“哦?我兒以為誰合適?”

“孩兒以為,鎏王正合適。”世黎一語道破。

爹爹點點頭輕歎道:“是啊,舉國上下再無鎏王之材了。”

——

郢國承合十年初夏

皇帝懿旨,郢國邊境反寇傷及國民。滿朝震怒,派鎏王漾赴往邊境八縣,清退反寇。孟環素手中捏著印一品芳齋的信帛。垂著眸子,狹長的睫毛擋住了她眼眸原本的色彩,嘴角揚起。在書案上扯過帛紙,狼毫沾墨。洋洋灑灑的揮上段文字,寫完後吹幹了墨水。滿意的塞進白色信鴿腿上的筒子。

‘點輕騎百人,隨吾入八郡縣。’

大郢民風開放,女子一樣可以封王拜相。可多數貴族皇親國戚家中的女兒,為了襯托她們的高傲矜貴,也是極少數露麵。偏偏孟環素是個異類。

——

七天後

過了漢水之濱便是邊境東八郡。熾烈如白色閃電劃過漢水之濱的蘆葦蕩,那人手中一緊,純白色汗血駿馬仰天長嘶,抖動著美麗的鬃毛。身後浩浩蕩蕩的銀色輕騎,隨著為首的人停下。

隻見那為首的少年,正是孟環素。此時一身棕紅色男子裝束,白玉束冠襯著她青絲如墨。

她身後的一匹紅色馬匹向前一二,拱手作揖:“主子,過了漢水之濱便是八郡縣了。您看吾等是原地紮寨還是繼續前行?”說話的是一品芳齋的蒲狸。她此時收斂了之前的那方媚氣,一身棗紅色男裝,不施粉黛。更是一絕色少年。

孟環素搖了搖頭,道“繼續前行,告訴輕騎軍都尉收起番旗,莫要讓敵軍以為我們是援軍。”蒲狸點點頭:“是,主子,我這便傳令下去。”

——

走了莫約一個時辰便入了東八郡界,百姓閉門不出。死寂埋沒著東八郡縣,猶如死城。蘇漾的軍隊插在東八郡的尾山下,孟環素的一方輕騎浩浩蕩蕩的朝著那山追去。直到半路已經見到東八郡的尾山山腰,隻見前方遙遙的見著一人策一匹烏色駿馬。馬上之人身披銀色戰甲,身姿挺拔驕傲如鬆。正是蘇漾的迎接隊伍,蒲狸眼尖急忙策馬奔過去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