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須緊盯政策落實
作者:尚前名
在中央穩增長政策效果不斷顯現的向好趨勢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為“穩增長”鼓勁加力。而有所不同的是,此次會議更加強調對已出台措施的督促和落實。
今年上半年,麵對複雜的經濟形勢,宏觀政策可謂“利好”不斷。最近的一例,便是央行決定自6月28日起定向降準並同時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
這是央行自2014年11月啟動本輪降息降準“連環組合”以來的第四次降息、第三次降準。需要強調的是,同一天“雙降”並不多見。上一次出現類似情形,還要追溯到金融危機爆發後不久的2008年12月12日。
回顧上半年,一係列與此類似、有利於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大招”接二連三,保證了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穩中向好。一季度GDP增長7%,從5、6月份的情況看,工業、投資、消費、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企穩回升,市場信心增強。此外,服務業比重超過一半,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大量湧現,反映中國產業在升級、增長動能在轉換。正是看到了這些積極變化,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才強調,有信心、有條件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不否認,當前中國經濟仍麵臨不小的下行壓力,但近期出現了我們期望的好勢頭,使我們更加增強了達到穩增長、調結構預期目標的信心。主要體現在: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暖跡象,經濟結構繼續優化,體製改革成效進一步顯現,新業態新產品引領作用明顯。
好勢頭來之不易,如何延續下去?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讓一係列已經出台的“穩增長”政策落到實處,放大實效。
去年,審計署就曾組織對國務院27個部門、中國鐵路總公司和18個省區市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審計,發現三大問題:部分重大建設項目進展緩慢,應開工未開工、應完工未完工、建設進度滯後;一些部門和地區對國務院確定的簡政放權等重大政策未完全落實到位,國家確定的一些重點工作任務推進緩慢;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措施未達到預期效果。
今年上半年,國務院又派出11個督查組,由國務院副秘書長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誌帶隊,對18個省區市和35個部門、單位開展重點督查。連續重拳出擊,目的就是狠抓政策落實,力促主動作為。
從督查情況看,今年上半年,政策落實不夠有力的情況依然存在,這背後既有客觀環境上的製約,也不乏主觀意願上的被動。
客觀上看,受到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的影響,各級政府對於“穩增長”的支持力度多少有些不足。1?5月的全國公共財政支出增速為10%,比去年同期增速下滑了2.9個百分點。受此影響,1?5月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中預算內資金的同比增速為10.3%,比去年同期數據下降9.4個百分點。
相比較而言,更應引起重視的則是主觀意願上的被動。
一方麵,在GDP考核指標弱化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沒有探索出有效的考核體係,觀望情緒濃厚。一些地方甚至把“新常態”作為一個筐,什麼都往裏裝,當經濟增速滑出合理區間後仍將其作為正常對待。
另一方麵,則與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在其位不謀其政有關。對各種“穩增長”和改革措施消極怠工的現象,在一些官員身上是存在的。尤其是在決策責任終身製的約束之下,一些人抱著寧可不作為也不要犯錯的想法,被動應付各類改革部署,導致改革不落地。
因此,放眼未來,除了出台和完善政策,還需從根本上加快體製機製改革,著力破除政策落實麵臨的“梗阻”,調動各方積極性,激發各種生產要素內在活力,形成活力競相迸發的局麵,為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選自:財經國家周刊 2015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