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嶄新的,但那裏的人同樣很寂寞,隻不過誰都不肯說。孤獨並不會讓你成為患者,它侵蝕你,不過是為了讓你多一種抗體,好讓你對抗黑夜,對抗時間,在潮水湧來之際保持自我的完整,然後捫心自問,到底想要什麼。
幾日前我的老師讓我作為過來人,給自己的學弟學妹一些建議。而我想說的是不要再猶豫或者糾結,自己的選擇到底對不對,其實根本沒有所謂“正確的選擇”,你要做的,隻是堅持自己想堅持的,然後通過努力來告訴別人,你的選擇是正確的。
親愛的畢業生,找到你所需要的,然後靜下心來,帶著你的執著和倔強,踏上旅途吧。在路上,比速度更重要的,是你的心態,而比心態更重要的,是你的偏執與熱愛。
加油。
劉墨聞
設計行業失足到大胯都不見了的碼字青年
c畢業那年的自己——陸俊文
寫給畢業那年的自己:
陸俊文
(作家、編劇、寫性感文字又呆萌的少年)
剛剛抱著厚厚一遝簡曆從圖書館前麵跑過的是你嗎,俊文?
我記得的,那是你第一次穿上正裝皮鞋,打著黑領帶,花了半小時打理一向亂糟糟的麵容,但還是有些潦草,有些稚氣。我知道你此刻的心情一定糟糕透了,一向驕傲的你,人生中的第一次麵試就被訓得體無完膚,說你的專業沒有競爭力,說你的寫作愛好隻會成為工作的負擔,說你的襯衫看上去太廉價,說你為人草率工作沒有認真對待。
麵試官當然不會知道你是下了多大的決心,才放棄了繼續讀研,放棄了學習三年多的中文係,也放棄了年少輕狂時候許下寫作為生的諾言。他們的責任隻是把每一個初次麵試者都貶損得低到塵埃裏,而你,沒有經受住,脆弱得不堪一擊。
雖然我不願讓你那麼快知道,但還是不得不告訴你,未來的數十次麵試,你都一一失敗了,日本廣告公司、香港房地產、政府勤雜人員、工廠文書……他們都與你無緣,或者說,他們都不願招你,一個還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懷抱不切實際夢想的文學青年。
“為什麼畢業了就要工作,為什麼要按部就班,為什麼不可以自由隨性……”你發出了很多很多的疑問,焦頭爛額、翻來覆去,整夜整夜地失眠。
畢業,是多麼令人恐懼的一個詞啊。它遠比成人禮更具有儀式感,因為它無時無刻不在逼迫你向血淋淋的現實低頭妥協。
你學了一個毫無意義的專業——盡管此前的三年,你受到的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熏陶,探索的是西方美學,接觸的是歐洲藝術電影,你認定了教授們告誡你的,文學專業是無用之大用,可就在某一天,突然所有人都開始火急火燎地找著工作的時候,你的信仰瞬間崩塌了。
“對不起,我們不招中文係的。”
“中文係?學什麼的,中文還需要學?”
“喲,學中文的呀,那過來幫我們寫個床墊廣告試試?”
……
你飽受著嘲笑、不屑與屈辱,卻沒有辦法義正詞嚴地為自己所學的專業正名,所有人都在一遍一遍地對你灌輸著,你的青春是白糟蹋了,你的大學是白讀了,你的人生毫無意義。
你的腦子裏不斷地閃過北島寫的那句詩——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是真的破碎。你摔著空酒杯,高喊著《逍遙騎士》裏的那句台詞——假如世界沒有上帝的話,我們就自己創造一個。
你曾經是多麼具有反叛精神的一個人啊,你讀金斯堡,讀凱魯亞克,讀威廉·伯羅斯,和社團的成員們一起在草地上讀詩,熱情地討論哲學,吃力地編著文學雜誌。
你向往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那時的北京是承載著文學夢想的聖地,詩人和作家聚集在一起,翻譯家埋頭推介著外國的文藝。
你把每一次的閱讀都當作朝聖之旅,你對待每一次寫作都小心翼翼。
你會為了室友批評你喜歡的作家而在深夜爭論不休,也會因為讀到同窗寫作出一首漂亮的詩歌而興奮地奔走傳閱。
可突然要畢業了,好像一切都隻是一場夢,你隻想多睡一會兒,不願醒來。
但是親愛的,我還是要告訴你,真正的堅持不就是在所有人都反對都鄙夷的情況下仍舊生生不息嗎?
不要相信“文學已死”的詛咒,隻要還有最後一個人在創作。
不要相信“寫作無意義”的斷言,隻要你將這當作一種內在的自省。
即使沒有讀者,沒有伯樂,即使有一千個一萬個反對者,你仍要寫作,孜孜不倦地寫,喋喋不休地說。
不要恐懼。拋開那些“成功學”謊言,迷惘的時候需要的不是一劑化骨軟綿的心靈雞湯,而是一個夢想,能陪伴你走過一生的夢想。
停下來,慢一點,聽聽自己心裏的聲音:你真的想去做一個為了蠅頭小利而委曲求全撰寫營銷文案的廣告策劃嗎?你真的想坐在威武的政府大樓辦公廳為領導撰寫那些慷慨激昂卻滿口胡話的宣傳文稿?你真的想挺著啤酒肚和一群俗不可耐的小商小販在酒桌上大魚大肉觥籌交錯?你真的想將自己的青春就這麼幹脆利落地葬送在爾虞我詐是非紛爭的肮髒洪流?
還是此刻你的心裏已經有了答案:寫作,才是你願意為之付出一生的事業,才是你生命的全部。
你記不記得你在出版第一本書時候難以言表的興奮與看到書堆在倉庫裏無人問津時的失落。
你記不記得你的讀者給你寫來一封交心長信時你的無限感動與你文章下麵被人評論不知所雲時的懊惱苦悶。
其實人生總是處在這樣前後矛盾的兩極。
大悲。大喜。
畢業的那一刻你也會感受到這樣的情緒。
學業有成的最終綻放。
同窗四載的天涯別離。
但你要記住呀,這些所有的所有,都並不是塵埃落定啊。你才23歲,人生漫漫路阻且長,你忘記了年少時最喜歡的那句古詩“龍燈花鼓夜,長劍走天涯”嗎?你忘記了在古代文學課上老師的告誡“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嗎?
我知道你沒有忘。我也知道你一定會從畢業的困惑中走出來的——因為有了那時舉棋不定的你,才有了現在堅韌前進的我。
我還是要感謝你,在最難、最迷茫的時候,沒有放棄寫作。
即使最終默默無聞又何妨,隻要此生我們為了夢想有過奮力拚搏。
等待你抵達未來的自己
陸俊文
d致畢業那年的自己——方悄悄
致畢業那年的自己
方悄悄
(傳媒人、作家、 並不嚴肅的少女主任)
嗨,你。
想到當時你的模樣,真是想吐槽啊。
在上大學之前,唯一最擅長的事,就是考試吧。即使沒有發揮好,也能因為運氣僥幸過關。進了不錯的大學,卻非常迷茫,成績當然不再領先,或許因為還要學數學的原因。大四一開始,害怕找不到好工作,急急與第一家校招企業簽了約。進了商業銀行,又受不了天天談論級別、存款,仿佛生活中沒有別的內容,恐慌地辭了職,又考研。考試運仍然好,也許是因為這次不用考數學,然而又一次,擔心著生活費,擔心著外國文學專業的去向,把過多的精力用在了打工上麵。工作不如意,則又一次掉進了“對生活不滿意,想著要不要考博”的思慮……這一次,沒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