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寫給30歲的自己——夏小暖
寫給30歲的自己
夏小暖
(攝影師、作家、自我經營的創業人)
親愛的小暖:
你好嗎?
去年,是你大學畢業的第六年。你帶著自己的故事,回到母校,為新生們做宣講。
你一定沒有想到,居然有一天會以這種方式回到學校,故作滄桑態地對學弟學妹們說:“我是在十年前進的大學啊!”
十年前,你20歲,你是否想過,十年後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子的?在哪裏?做著什麼樣的事情?周圍有著一群怎樣的朋友?
無論如何,你很成功。什麼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成功?要看他是主動,還是被迫做出人生的選擇;是看他在迎合社會評價,還是在做自己天性最喜愛、最適合的事情。我覺得成功的標準並不是你賺了多少錢,擁有怎樣的地位,而是你一直按自己選擇的人生在活,你很快樂。
而聽從自己的選擇,是從來不需要說無悔的。
如今想來,大學四年最遺憾的是自己太精於學業了。那四年是人生最美好最寶貴的四年,應該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要以興趣和戀愛為重,至於學習,抄抄同學的作業,考試過關就行了。
差點忘了,今年是你的30歲之年(捂臉笑^_^)。每年的生日還是如流水般撲麵而來,人始終還是走在時光裏。從25歲生日起,你就提前開始為30歲做起了準備:日記本裏夾著的《女人奔三全方位保養卡》,不喝飲料隻喝茶,不化濃妝盡量素顏……從懵懂少女向知性少婦完美轉型曾是你的目標,人很多時候還是需要一些儀式感。
30歲前,抓緊體會虛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你也完成了這個階段想做、該做也能做的事情。都說30歲是一個分水嶺,30歲以後的人,會漸漸長成他靈魂的樣子,因此,30歲的時候往周圍一看,歲月會自動low掉80%的人。你要是選擇老了也就老了,你要是選擇繼續年輕也就年輕下去了,這和你是不是結婚生子,是否成為房奴,是否要照顧年邁父母,是否還堅持夢想,是否升職沒時間消遣,是否高收入一點關係都沒有,唯一的不同就是有沒有放棄自己。人生和你擁有什麼一點關係也沒有,而在於你用你有的東西做了點什麼。
歡迎你進入下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
你列出了下一階段人生目標:工作室開一次影展,30歲後做一個廚娘,弄一間自己的深夜食堂。
你為自己囤了2015年一年的機票――新加坡、美國、日本、中國台灣……隻要一逮到空閑就可以隨時出發!30歲這一年,你說還想再任性地擁抱一次世界。
人生有很多舞台,扮演很多角色,勇敢地做轉換,享受自己的選擇。不吐槽,不聒噪,安靜行走,孤獨享受,真正的勇氣是用來追求那種最簡單的幸福的。
大學雖已畢業,但人生的這所學校卻才剛剛開啟。
至於愛情,那是人生最大的秘密和智慧。
讓我們一起為彼此的存在慶祝吧。
小暖在杭州
2015年5月17日
b沒有正確的選擇——劉墨聞
沒有正確的選擇
劉墨聞
(作家、匠人、冷笑話體質的馬戲團團長)
畢業生:
你好。
我當年和現在的你一樣,躍躍欲試地想要去教訓這個世界,也會半知半解半迷茫地瞅著前路。分別的難過很快會被探索和未知的好奇衝散,不過相信我,這些好奇也會在接下來的摸爬滾打中同樣被衝散。
記得剛畢業的時候,朋友圈還不是很流行,那時我們還在用校內網,畢業後它的唯一價值就是能看看朋友們生活得怎麼樣。那時的我們迫切地關心他人的生活,老是把問題推向外界,隻在推不出去了,就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就好像政治家製造話題轉移民眾視線一樣,我也用同樣的方式欺騙自己。
事後想想,還覺得蠻可笑的,我們什麼時候變成了需要以這種方式安慰自己呢,在他人的失敗中尋找安慰,在他人的進步中尋找激勵,大家都累著,所以自己也覺得累點是值得,同樣的天賦與能力,也要多計較幾分付出和回報。這種對比著他人的狀態,讓自己一直處於自怨自艾的狀態中。
最近聽說幾個寫字的朋友打算在節日的時候組織大家去維多利亞港看煙花,我聽完這個消息整個人都立馬變熒光棒了,這就意味著我要在人海裏在港邊進行一次殊死的搏鬥,隻為了看一場煙火,大家在決定這件事以後除了我之外的所有人都異常興奮。
我陷入過沉思,是我不合群嗎?是我太自私嗎?
其實都不是,隻是我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想要什麼。在繁華的維港碼頭邊上看一場煙火,喝一杯咖啡確實是一件美好的事,我並不排斥,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點上台燈,泡上一壺茶,在昏暗的燈光下進入自己所熱愛的寫字和閱讀的世界。
是的,你確實要先經曆那些你不喜歡的,你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喜歡的是什麼。
也是剛畢業的那幾年,感覺自己老得特別快,身體素質驟降,很多喜歡的東西也和以前不一樣了,崇拜的球星都已經坐在替補席上或是頻繁地變換東家證明自己的剩餘價值,當初熱衷的娛樂方式也已經漸漸地離自己遠去,好不容易得來的周末要麼休息,要麼鍛煉,而不是通宵k歌或者煲一晚上電視劇。有時你因為一首歌而哭到麵目盡濕,氣息殘喘。也有時你刀槍不入,任何傷痛都不能動你絲毫。我們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裏奔波,你也不知道夢想為何物,隻是大家都在跑,你不跑,你就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星球,你怕,怕被誤解,怕被劃分,我們都開始學會了生計,而沒有了生活。壓力太大了,人就開始懷疑自己。
我也曾質疑自己,在一個人在加班到淩晨三點回家的路上,在每一次的旅行中看見別人帶著愛人和夥伴的時候,在每一次翻閱朋友的信息和照片的時候,在我一個人和公園裏救下的貓咪一起吃晚餐的時候。我問,這是不是我要的生活?
我遠離家鄉,我不勝唏噓。我開始覺得自己有些變態,開始喜歡沉默,自言自語。
記得有一天我跟一個畫家朋友說,我可能有點抑鬱症了,最近老是睡不著覺,怪怪的,他卻很輕輕一笑回答我說這裏好多人都抑鬱的,你看他們因為一點小事就火急火燎斤斤計較。突然我覺得自己的抱怨特別可笑。後來我問自己,什麼時候開始不像一個戰士,像一個逃兵,我充滿鬥誌地裝了二十幾年的爺們,我得繼續裝下去,我告訴自己這沒啥大不了的。你看大街上那些頭發花白撿垃圾的老人,他們本該在家裏享受愉快的晚年生活,卻仍在工作,我們恐懼,卻不得不麵對殘酷的社會。
抱歉,我給不了你什麼好的建議。關於工作,關於人生,或者關於選擇。隻是希望你明白,沒有人能逃避生活的苦難,獨善其身地自由著。那些你看不見的疼痛,才是冥冥之中最有力的能量。有幾個人能一直賴在二十幾歲的年華裏多做幾年晚熟的美夢呢。
你要經曆很多你所排斥的,你才能了解你到底需要什麼。你需要經曆很多低穀,很多失去,一再妥協,才能在卑微的泥土裏,慢慢地開花結果。
苦難並不是財富,對苦難的思考才是。它讓你更加清晰地看清自己,也更加理解生活。
實在覺得困難的時候,嚐嚐適當地改變。你越覺得你在堅持,你就越發地痛苦,不是要抗拒,而是去感受。去讀更好的書,學更多的東西,保持身體健康,幫助更多的人。我們所需要的能力,是一種生活的能力,不是賺錢的手段,不是世故的伎倆,而是一種時刻都保持完整信念的生活能力。你不是要更有錢,你也不是要更出名,你是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