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在枝頭已十分(1 / 3)

春在枝頭已十分

樂海博覽

作者:錢仁平

翻閱、整理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特別是國立音專史方麵的老檔案,是我近年來最重要的讀書生活。“巫一舟”這個名字頻繁遇到,引起我的注意。網上搜索之,信息甚少。再過幾年,上海音樂學院與武漢音樂學院能記起巫一舟(1913-1997)這位傑出學長與敦厚師長的人也會越來越少吧。一代大家,就要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相對於作曲家有作品,理論家有文字,表演家有錄音,不論好壞,總能留下蹤跡,而老一輩表演藝術教育家則存世文獻甚少,總是件令人遺憾的事情,他們的業績亦是中國近現代音樂史重要的組成部分。剛獲悉田可文教授正在武漢音樂學院籌建“巫一舟鋼琴紀念教室”,真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或可開拓表演藝術教育家研究的新視野,並對當下的鋼琴專業教學有所啟發,而我這篇小文也或可為他們提供一些在武漢不容易找得到的資料。

這段時間邊收集資料邊構思此文,竟然在前兩天夢見巫先生:著藍色中山裝,風紀緊扣,不苟言笑。或許先前我曾見過他或者他的某張照片?

這是巫先生1930年入讀國立音專時的登記照。查巫先生成績冊,學生信息欄顯示:先生生於民國二年(1913年,今年是先生百年誕辰!)三月三日(後經孟酋學長查證,巫先生的出生日期應為1913年4月9日,三月三日是農曆);保證人姓名:盛公木;與本人關係:朋友;職業:博物館;何人負經濟供給之責?朋友。而家長信息欄則全部空白!

巫先生從哪裏來?

網上的零星資料顯示,先生是孤兒,原名巫俊壽,後得川軍將領張誌和(中共地下黨員,1927年入黨,解放後曾任全國政協委員)資助,考入國立音專學習鋼琴。汪申申教授考證,巫先生入國立音專讀書前曾在成都的“通俗教育館”工作(或學習),那時的音樂部主任是第一部《中國音樂史》的作者、川人葉伯和!汪申申教授甚至“大膽假設”葉很可能是巫一舟的音樂啟蒙老師。我們很期待“小心求證”的結果。

以下,本文僅就《國立音樂院院刊》與國立音專校刊《音》(上海音樂學院圖書館“民國音樂文獻保護計劃叢書”即出影印版)以及《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學生成績冊》等相關文獻記載,簡述巫先生學生時代也就是國立音專時期的主要音樂事跡:

巫先生的成績冊清晰顯示,他1930年9月(十七周歲)入國立音專選科五學期,主科鋼琴;1933年2月入高中師範科四學期,主科鋼琴;1935年2月入本科師範組三學期,主科鋼琴,1936年6月畢業;1936年9月轉入本科兩學期,主科鋼琴;凡七年整十四學期。前些日子鄭英烈先生在網上對我說:“他(指巫先生)說十九歲才見過鋼琴,是在中南音專全體學生麵前做報告時說的。我和巫先生很熟,也聽他單獨談過。”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

連續多天翻檢《音》,在第十三期(二十年四月號)《十九年度下學期學生姓名錄》中發現巫先生的主科竟然是“聲樂”!後經上海音樂學院圖書館張雄老師查證,《音》印刷有誤:姓名錄右欄的主科科目將“鋼琴”錯印為“聲樂”,這“鋼琴”應該是從左欄延續下來的。事實上,另一份資料《國立音專一覽》(1930年)中“十九年度上學期學生名錄”顯示:“巫一舟為選科,主科鋼琴,級別初級,籍貫四川成都。”

另外,《音》上最早出現巫先生考試曲目記載是在第十五期(二十年六月號)《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升級暨學期試驗節目(二十年度下學期)》(原文有誤,應為十九年度下學期,可參見原文中文題名下的英文題名“June 18-20,1931”)之“補錄”之I鋼琴組(查哈羅夫先生班):“車爾尼:Op. 299(未標注具體哪一首),莫紮特:《F大調奏鳴曲》,海頓:《回旋曲》。”這應該是巫先生第一學年的第二學期考試。我們可以推測:既然巫先生第二學期是在查哈羅夫班上,那麼他的第一學期一般來說也應該是查先生教的。鑒於當時的鋼琴教師還有吳伯超、呂維鈿、皮利畢可華、華麗絲,而查先生的班又是比較難進的(連丁善德先生當時都不敢考查先生班,被分到查先生班上後才知是蕭友梅推薦),所以巫一舟一開始便能被查哈羅夫收下說明他是被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