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約爾格·德穆斯與舒曼鋼琴作品全集錄音(1 / 2)

約爾格·德穆斯與舒曼鋼琴作品全集錄音

賞片評碟

作者:陳學元

約爾格·德穆斯(Jrg Demus)是誰?可能大多數音樂愛好者,甚至是從事音樂的專業人士也不一定知曉多少,但是如果提及古爾達(Friedrich Gulda)和巴杜拉-斯科達(Paul Badura-Skoda)的名字,想必是耳熟能詳了。殊不知,他們三位並稱“維也納鋼琴三傑”,如果說古爾達天生的任性瀟灑、特立獨行、行徑古怪的個性讓人記憶猶新,斯科達經常穿梭於國內的音樂院校講學和音樂廳演出讓人嘖嘖稱讚是德高望重的大師,那麼德穆斯在國內出現的頻率遠不及他們倆——雖然他出版了大量唱片,可惜因其所簽的廠牌並不是國內樂迷們所熟悉的大廠牌,加上市場售價相對較貴,使國內普通樂迷對他並不十分熟悉。

幸聞國內的廈門標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引進發行了由德穆斯演奏的舒曼鋼琴作品全集的錄音,我才慢慢對他關注起來,也許這套錄音是2010年舒曼誕辰二百周年之後給國內音樂愛好者或者鋼琴專業人士的一份薄禮吧。

在當下國內網絡鋪天蓋地的下載氣氛中,有出版公司鼓足如此勇氣引進發行這套錄音,或許並不被大多數人看好。當然,經典的還是經典,諸如巴赫的《平均律鍵盤曲集》有多種演奏錄音版本相繼在國內市場浮出水麵,貝多芬《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被大多數人士寵愛難釋,兩位浪漫派鋼琴大師肖邦和李斯特的作品全集錄音也接踵問世,而這一套舒曼的重量型錄音嶄露頭角,也應當是不無裨益的。

舒曼的作品充滿浪漫主義的詩意,色彩多樣,和聲優美,曲式多變,氣韻雅致,而他鋼琴作品甚至是藝術歌曲的創作都與他的文學修養是分不開的,有時更是直接來源於詩歌的啟迪。他發展了鋼琴體裁中的“鋼琴套曲”形式——它體現了作曲家內心自由創新的精神、不受拘束的性格,並為他展現獨特的詩意世界的創作提供了自由的平台。比如《蝴蝶》《狂歡節》《童年情景》《克萊斯勒偶記》等都是他的代表作,處處洋溢著詩性的畫卷,意境深遠、耐人尋味,不免讓人想到了德國抒情詩人彼德·赫爾德林的“人,詩意地棲居”這句話。作曲家一生形如流星,卻恒久地照亮了我們的心靈。

舒曼的鋼琴作品錄音,我倒是收藏了三套,一套是四張裝的肯普夫,一套是七張裝的阿勞,還有一套是七張裝的阿什肯納奇。如果說肯普夫鍵下的音符具有豐滿的質感和純淨的音色,阿勞追求的是管弦樂般的宏大寬廣,阿什肯納奇駕馭起來總是那麼工工整整,那麼德穆斯的觸鍵則更為考究、典雅和精致。

鋼琴家約爾格·德穆斯1928年12月出生於奧地利東北部城市聖波爾頓(下奧地利州的省會),父親奧托·德穆斯(Otto Demus)是位藝術史學家,母親則是一位小提琴手。小德穆斯六歲開始學習鋼琴,十一歲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鋼琴與指揮雙專業,並於1945年畢業。

在學校除了日常功課外,德穆斯向科希鮑莫爾(Walter Kerschbaumer)學習鋼琴,向瓦爾特(Karl Walter)學習管風琴,向斯瓦洛夫斯基(Hans Swarowsky)及克裏普斯(Joseph Krips)學習指揮,向馬克斯(Joseph Marx)學習作曲。高中畢業後,他又轉去巴黎,在1951年至1953年與鋼琴大師奈特(Yves Nat)學習了三年,之後又得到了包括吉塞金、肯普夫以及米開朗傑利等大師們的悉心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