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正賽之期(2 / 2)

就在眾人還一片錯愕的時候,這位溫大人已經站到了場中,向著周圍圍觀的眾士子們高聲講了起來:“很榮幸,今天能夠為這場由唐才子和楊才子約定的比賽做見證。

我知道,你們很多人的心裏一定在想:為什麼大家都是文人,比鬥不比詩文,卻要比武呢?這種文人比武的事,大概還是古今第一次聽說。

我首先想說的是:很高興能夠看到咱們士林裏,還有像唐才子和楊才子這樣文武兼備、六藝皆通,不忘聖人古訓的讀書人。這一點,是最難得的。現如今的讀書人,能夠兼顧六藝的人實在太少、太少啦!我大明的百世昌盛,不僅僅需要文人的文治,也需要武備。

自古以來,真正的百世名將,幾乎都是文武兼備者。要是我大明的文人都不習武,那將是非常危險的。特別是當下。我想眾位也必然有所耳聞了。遼東的女真人已經越鬧越凶,而這一次,更是將我大明的當世四大名將幾乎一網打盡。

我大明從此再無名將可派,誰來為我們抗敵守邊?我們讀聖賢書,當謹記聖人教誨,當此之時,朝廷需要我們習武知兵,那麼,我們就應該當仁不讓。

陽明先生曾說過:明心見性。我們的本性是什麼?我認為應該是為家業興旺、為國家昌隆。

錢謙益先生講:經世治用。那麼,現在,我們最需要用的是什麼?我想也應該是習武知兵。

所以,無論是從陽明先生還是錢先生的觀點,我都認為:士子們學武,在當下應該是一件好事。

說了這麼多多餘的話,下麵讓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次比賽的具體情況。

本次比賽共分兩場。第一場比箭術。雙方各出五人,抽簽進行一對一的比試,勝三局的一方勝。

第二場原本是馬戰,可是因為考慮到雙方所乘馬的優劣不等,為了最好的體現公平,經雙方協商,改為步戰。雙方仍然各出五人。不過,這次是用擂台式。也就是說,隻要你不被對方打倒,便可以一直在台上,直到被對方打倒,或者打倒所有的對手。

最後的勝負,由兩場的輸贏決定,如果雙方各勝一場卻為平手。

由於本次賭約的賭注有些特殊,在這裏,我也順便再重申一下吧!

如果此次東林一方勝,那麼,萬鬆書院的唐轍將與他的三十二位同窗,當眾拜入東林門下。如果萬鬆一方勝,那麼,楊舉及其他參賽的四名東林士子,便要當眾發誓,此生永遠不得再踏入科場一步。”

說到這兒,溫體仁溫教授停了一下。他轉頭看向站在一旁的唐轍,問道:“唐轍,我說的沒錯吧?”

唐轍點點頭。

溫體仁又轉頭看向楊舉,“楊舉,我講的賭約沒錯吧?”

楊舉連忙向前走上兩步,躬身回答,“溫先生講的不錯!”

溫體仁這才重新麵前大家,大聲道,“那麼,我現在宣布,第一場比賽正式開始。請雙方的五位參賽者上場。”

唐轍聽完溫體仁的宣布,馬上和身後一招手,他早已等的有些不耐煩了。就見萬鬆書院的四人依次而出。他們正是王世基、李顯忠、李六、李七。這四人今天穿的都是與唐轍一般的白色儒衫,倒顯的格外統一,衣服的胸口處繡著:“萬鬆書院”四個字。

楊舉見對方的人都已出了場,隻好硬著頭皮向溫體仁道,“溫先生見諒。我們這一方,暫時隻有三人能夠參賽,卻不知道唐兄能否同意?”楊舉說著,將目光移向一旁的唐轍。

唐轍顯然有些意外,他沒想到楊舉本來說的好好的五人,臨到參賽了,卻變成了三人。他一眼掃過去,見楊舉的身後果然隻有俞仁和盧象升兩人。“為什麼?姓吳的兩兄弟呢?他們怎麼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