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描繪夢想(2 / 2)

梁如繼從容的道,“如明兄弟說的對。這些問題我也都想到了。因此,我今天特意請來了那位奇人,那天因為走的匆忙,我也還有許多問題沒有問清楚,今天眾兄弟都在,正好一起討論。看看,咱們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要怎麼建立,又要怎麼維護。不能像當年的何老前輩那樣,幹了十幾年,官府一打壓,咱們就的跑路。這樣肯定不行。”

說完,梁如繼讓到一旁,向下麵道,“下麵,咱們先請這位奇人——泉州俞仁俞相公,給咱們講一講聚和堂要怎麼辦才能更好。”

梁如繼說著,躬身將俞仁請到前麵幾張凳子搭起來的小台子上。

俞仁一直在旁邊默默聽著這些人的討論。起初,他還有些不懂。慢慢的他就明白了。原來,這個梁如繼他們創立了一個聚和門。而那個什麼聞香教有一個徐教主,想要找他們合作,大家一起舉事。說白了,也就是造反。

梁如繼原本是想借聞香教恢複他們的聚合堂,可是現在因為聽了自己前天的那一場議論後,又突然改了主意。現在,他要讓自己說,這聚和堂以後要怎麼辦。俞仁還真是為了難。他可是從來都沒想過這聚和堂的問題,他想的隻是如果要讓他治理東南,他要怎麼做。

他相信經濟發達,思想也更開放的東南,正是大明民主最好的溫泉。如果有一天他跟朝廷反目了,也許他可以在那兒找到一塊地方,建起一個國中之國,給他的兄弟們一個立足之地。

可是,現在梁如繼要讓他講如何建立一個全新的聚和堂,俞仁為難了。但是他也知道,這種場合是萬萬推辭不得的。不然,他可就是害了梁如繼了。那個叫如明的年輕人言辭犀利,咄咄逼人,明顯不服梁如繼。如果自己在這種關鍵的時候給梁如繼再砸個台子,就隻怕他的門主的位子都要危險了。

俞仁站到台上,清了清嗓子,向台下道,“很高興能與諸位一起討論這個問題。說實在話。我從前還真沒有聽說過泰州學派和他的‘百姓日常即是道’的觀點,更沒有聽說過聚和堂。”

台下眾人聽了這話,又有人開始悄悄議論起來。

“可是,對於大同世界,我卻與眾位一樣。一直以來,這都留存在我心中的一個夢想。一直以來,我也都在思考要怎樣才能建立一個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富足、沒有欺壓的大同世界。

在這個世界裏,我們家家有地種,人人有房住,餐餐吃飽飯,不必受人打罵、不必看人眼色過活。也許他的名字不叫聚和堂,但這並沒關係。因為它正是我們心中共同的夢想世界。

實不相瞞眾位。我手下也有數千名兄弟。這些人大多都生活在海上,以四海貶貨為生。在我們的海島上,我們隻有分工的不同,卻沒有高低貴賤之別,大家相處的跟一家人一樣,彼此之間雖非同姓,卻都是最好的兄弟姐妹。

但是,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夢想。我想在陸上也給他們一個這樣的家園,因為海島上必竟受條件限製,生活比較難以保障,有時遇到台風一類,就會很麻煩。可是,我也知道,這事在陸上是很難做到的。在海島上,我們所以能很輕易的做到這一點,那是因為那些海島朝廷沒有派官員。而在陸上,幾乎沒有一片這樣的地方。

後來,有一天我終於想通了。為什麼我們會害怕受那些官員的欺壓呢?是因為我們沒有反抗的力量。如果我們有一支可以反抗官兵的力量,但是我們又不主動與朝廷為敵。國家要收的稅,我們都照樣的交。但是地方的那些貪官要給我們加征稅賦、徭役就不行。

這樣會是什麼結果呢?至少我們不會再重複當年何老前輩的悲劇了吧!”

俞仁的話未講完,梁如明便當先問道,“俞相公說的固然好。可是,這地從哪裏來呢?又要交稅,又要供養一支軍隊。這些錢又從哪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