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殊途同歸(2 / 2)

盧象升卻一副很有信心的樣子。“我不讚同俞兄的說法。事在人為嘛!隻要我們大家齊心協力,幫助皇上,相信一定可以迎來大明的中興。”

梁如繼看了一眼俞仁,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俞仁明白,梁如繼其實是想讓自己勸盧象升放棄科考,跟著他們一起去建立那個理想中的新世界。可是,俞仁也是了解盧象升的,知道他認定的事情,是輕易不會改變的。況且,他對自己的這個劃給梁如繼的餅,最終能不能實現,其實也並不是有十足的信心。

作為朋友,他並不想讓盧象升冒著放棄功名的風險,陪著自己一起幹。

俞仁看了一眼李先生,“李先生認為如何?”

李先生眯起他那不大的眼睛,放下手中的茶杯。“我對這些是不懂的,也沒有興趣。我隻知道,我的命是我師傅給的。我本是一名孤兒,是我師傅在大街上把我領回了家,不然我就餓死了。

我師傅姓李,所以我也姓李;我師傅是一名行腳郎中。所以,我從小便立下誌願,此生一定要學師傅的樣子,行走天下,為天下貧苦人治病。

對於你們所說的那些東西,我不懂,也無法評論。”

俞仁默默的點頭,心中似有所悟。

他輕輕舉起手裏的茶杯,向大家道,“正所謂殊途同歸嘛!雖然我們的認識不同。可是說到底,大家其實都是同一個心願:解天下百姓於倒懸之苦。若用泰州派的話說,那正是王艮前輩所說的那句:百姓日常即是道,最為貼切了。

就讓我們以茶代酒,一起幹了這一杯,然後各自向著自己夢想的方向去努力吧!”

幾人聽了俞仁的話,一時情動,紛紛舉起了茶杯。

“對,俞兄說的對。殊途同歸,咱們仍是同道中人。”說完,盧象升舉起杯子,一飲而盡。

飲完茶,盧象升慢慢放下茶杯,又輕歎了口氣,“隻是不知,何時才能迎來這‘江平濁浪清’的太平盛世。”

坐在一旁陪席的梁如繼聽了盧象升這句話,也出發一聲輕歎。他想起自己這些年走南闖北,看到的大明世界。那些貪婪的商人、比商人更貪婪的官員,還有那些整日裏為了一點小利而爭吵不休的小民。在利益麵前,他們可以出賣友情、親情,為了讓自己能夠多得一點好處,他們隨意的汙蔑別人、出賣朋友。

一想到這些,梁如繼隻想著快些逃出這個世界,快些建立起一個如俞仁口中所說的無爭的世外桃源。

俞仁放下茶杯,拍了拍盧象升的肩膀,“放心吧!事在人為,人定勝天。隻要我們不斷努力,我們的理想終有一天會實現的。”

盧象升看著俞仁的眼睛。在俞仁的眼裏,他看到的是堅定與信心。盧象升重重的點了點頭,方才那一絲悲觀的情緒也跟著一下子遠去了。

第二天,盧象升便告別了俞仁與李先生,說要早些進京,準備來年的會試。對這次的會試,他顯的信心十足。俞仁為他找了一條船,讓他坐船進京,這樣子既快,還可以在船上邊走邊看書。

俞仁送別了盧象升,也帶著趙蕊和梁如繼他們南下鬆江去了。這兒的事情,便托付給了曹安和李先生。

船行了四五日,便到了蘇州。

眾人下了船,又轉馬車一路向鬆江而去。眼看就要到家了,俞仁這心裏卻開始緊張起來。雖然他跟趙蕊認識的時間也不短了。可是他還從來沒有跟李瑩提過此事。他不知道李瑩突然看到自己把趙蕊帶回家,會是什麼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