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白馬殺神(中)(2 / 3)

皇帝的智慧,蔡邕是有實際經曆的,皇帝的刻薄無情,蔡邕也是有實際經曆且刻骨銘心的。

目前蔡邕不出仕,一個原因是皇帝因蔡邕的書法成就而不願意看到蔡邕這張臉,另一個原因就是皇帝即便征辟,蔡邕也不見得會給皇帝這個麵子。

“不瞞蔡師,天子有意立皇子協為太子,感於蹇碩勢單力薄缺乏強力臂助,故施恩於我。”

察覺到腳步聲,等仲長統端來一壺茶離去後,魏越給蔡邕杯中添茶加水:“我本想急流勇退,過幾年清閑生活以增長學問修養,隻是貞姬之事我難以寬恕。正好各處緊鑼密鼓欲行大事,合該就此重挫各家銳氣,以解我心頭之恨。”

“揚祖,貞姬之事黃子琰不會遷罪於你,也不願因貞姬之故使你墜入深淵。”

蔡邕端起黑陶茶杯輕輕吹了兩口茶湯浮沫,抬眉:“以揚祖之眼界,難道看不明白大勢所在麼?”

“自然明白。”

魏越也端著茶杯輕輕嗅著,眼眉無情緒流露:“蔡師,我隻是想殺人而已。不論幫何進,還是幫蹇碩,能殺人便可。目前看來,協助蹇碩,我能殺更多的人。此類人,飽讀經義滿口道德,卻言不由衷,口蜜腹劍,實乃韓公口中之文賊、名賊,該殺。”

“雒都、長安、中原,我都要殺。殺的此輩文賊青黃不接後繼無人時,我將自開一脈,宣講知行合一之道。”

魏越說著飲茶,神色認真目光專注:“就眼下來說,顧雍可傳承蔡師書法、音律、治國韜略,而王粲聰慧過人,必能傳承蔡師文才。少學生一人,無礙蔡師學統傳承。”

蔡邕也是飲茶,不在乎魏越滿口胡言,就魏越自幼的張揚性子,受了這麼大的委屈說點大逆不道的話非常的正常,不說才是不正常。魏越要言行合一去做這類事情,蔡邕也不會意外。

從黃貞姬遇刺以來,蔡邕就已經做好了給魏越刻碑的心理準備。

魏越給蔡邕續水時,蔡邕問:“揚祖執意如此,那父母如何?”

“我父不過縣令之才,今坐擁一州治民百萬,此皆因我而起,若因我而失,亦不會有所怨。我母期盼我能有所成就,哪怕比我父強一籌便可,今我名播海內,母親那裏自不會有什麼惋惜。”

若事敗身死,唔……自己這麼大一個政治汙點,呂布就徹底完蛋了,很難上位。

“何況,我即便事敗,也能重創各方,使我父母有自保之力。”

魏越說著露笑,就蹇碩擁立皇子劉協一事,其實也是有勝算的,若一切如蹇碩預料的那樣對何進完成斬首,依托西園軍為基礎保證雒都秩序,再解除何氏兄弟部曲武裝,最後給士族讓出足夠的利益,那麼這件事情就能成功。

反正何進都死了,皇子劉辯也死了,朝臣還有更好的選擇麼?

再說了,有並州後援在,政變失敗自己也是有退路的。隻是要做好布置,免得到時候狗急跳牆跳不出去……

至於蔡邕轉身出賣自己,魏越是不擔心的,蔡強意外戰死後,蔡邕已經不需要顧慮所謂的士族友誼和退路了,沒有顧慮,不需要做妥協,蔡邕比誰活的都愜意。

蔡邕隻是搖搖頭不語,魏越也覺得剛才的話有些過分,斂去笑容:“蔡師,我得天之幸扶搖直上,今突逢貞姬之變,有些不知此身所屬了。”

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就沒有什麼本份不本份了。沒有位格帶來的約束,那按著心意去做的事情也就沒有出格、過分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