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位退伍老兵的“殺魚神器”(1 / 2)

一位退伍老兵的“殺魚神器”

當代風采

作者:趙悅

“這個是第7代殺魚機,能處理2斤到8斤的魚,適合小飯館使用……”

“這邊,第八代殺魚機,能處理2兩到10斤的魚,高壓噴水去魚鱗……”

“這個是第九代殺魚機,才生產出來不久,立式送魚……”

一介紹起自己發明的機器,龍澤良總有說不完的話。

“不斷堅持,用智慧去挖掘,讓機械為人服務,人就輕鬆了噻……”回望自己的“發明之路”,龍澤良感慨良多。

敲魚刷

2012年3月,春節已經過去,菜市場依然熱鬧。

“跳?跳!看你娃還跳!”

“咚!”魚老板用敲魚刷朝白鰱頭上猛地一拍!

“老板,把魚整幹淨點哈,再給我片一下……”

璧山人大多喜歡吃魚,龍澤良更是愛好“這口兒”。

“好嘞!”魚老板低頭答應。

魚老板不僅賣魚,還為顧客殺魚、片魚。

殺魚很麻煩,要先把魚打昏,再用鐵刷刮鱗破肚。

“老板,快點兒呀!”排在後麵的人等得有些急了。

“咦……你這條魚勁兒還挺大,想不開嗦……”

“咚!”老板又拍了一刷子,血水橫飛。

龍澤良拍了拍前襟。

“哦……不好意思哈……”

“沒得啥子!”

魚老板手法嫻熟,一分鍾左右就能處理完一條魚。

老板片好魚,裝進塑料袋。

接過袋子,龍澤良看到魚老板手上滿是凍瘡,還有很多劃痕。

龍澤良看得一陣心痛,打了個寒顫。

拎著魚,龍澤良走出菜市場,但敲魚刷血淋淋的樣子卻在他腦中揮之不去。

“殺雞、殺鴨都有機器,殺魚怎麼就不能有呢?”萬事想探個究竟的龍澤良心裏有了“疙瘩”。

殺魚機

“做!”

龍澤良決定解開心中“疙瘩”。

1984年退伍的龍澤良,在老家喂了六年魚後,到一家農機廠做了工人。所以,他對魚了解很深,機械製造也比較在行。

“我想做個獨一無二的殺魚機!”

“你都做得出來,那專家博士都不值錢了!”家裏人質疑。

“那我就弄出來給你們看看。”龍澤良不服氣。

琢磨了半個月,龍澤良第一代殺魚機終於“亮相”了。

機器采用洗衣機滾筒運作原理,借鑒菜市場魚老板殺魚用的鐵釘刷,滾筒內部滿是“躺著的鐵釘刷”。

龍澤良叫來親朋參觀自己的傑作——五條魚被一股腦丟進滾筒。

“開電閘!”

機器轟隆隆運作了一分鍾。

“這大魚魚鱗刮得不幹淨啊……”

“肉都刮爛了,肯定會影響口感……”

龍澤良丟了麵子,一籌莫展。

“改!”

閉關三個月後,殺魚機的第五種構思終於實現——采取“漩渦彈簧”刮鱗,還同時具有了“破肚去腸”功能,外形上也從圓柱體變成了長方體。

這次,龍澤良比較謹慎,先拉兩台到菜市場供魚老板試用。

然而一個月後,問題接踵而至。

“龍師傅,你這個機器刮鱗效果不錯,但魚腸子去不幹淨……”

“對頭,魚腸子卷在那個裏麵,髒得很……”

龍澤良根據市場反饋,開始琢磨改進。

機器鑽頭工作時間一長,魚腸子就會纏到上麵,所以去不幹淨。

“橫著轉不行,那就讓它豎著轉!”龍澤良將去腸裝置改為帶扇翅的豎向滾動轉盤,同時設置高壓噴水裝置。

就這樣,去腸問題迎刃而解。

剖腹、刮鱗、去內髒、切分兩半,這一係列工序,三秒鍾就能高質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