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趙匡胤在萬兵樓中指點了葉清歌許多治兵之道。葉清歌學得興起,偶有自己提出兵法上的新奇想法,往往也切中要害,趙匡胤頗為讚許。到得夜裏,趙匡胤又將迦葉章法,傳授給葉清歌,葉清歌此時一門心思都在思考兵書中所載的道理,對這路掌法隻是草草記下。
趙匡胤又演了兩次,才各自回房睡下。
-----------------------------------------
自此以後,葉清歌白日裏在騎兵營,監看兵士操練,夜裏在萬兵樓內研習古今兵法。他本就勤懇好學,隻是後來受了打擊,才變得疏懶,如今尋到新的目標,自是加倍用工。偶爾有晦澀不明之處,又向趙匡胤細細請教,趙匡胤兵法精熟,常常一番指教,能都讓葉清歌醍醐灌頂,受益良多。他常常看得興起時,往往一夜不睡,第二天裏又在軍營無精打采,屬下見了,更是瞧不起他,但他也並不放在心上。如此半月下來,葉清歌對禦兵之道已算初窺門徑。
又過三月,葉清歌如往常一般在萬兵樓中研習兵書。一本孫斌兵法看完,他放眼一瞧,萬兵樓中的兵書從遠周的《薑尚謀伐誌》到近唐的《神機製敵太白陰經》全都被他看遍。葉清歌在樓上轉了一圈,都沒發現還有自己沒有看過的兵書。此時他突然聽到樓中傳來“滋滋”聲響,循聲一瞧原來是隻耗子。這萬兵樓是趙匡胤祖上所建,年代久遠,難免生出鼠類,他往日全神貫注於兵書之中,老鼠的響動他根本沒有留意。葉清歌心想:“這萬兵樓中的書籍都是古來聖賢的心血結晶及其珍貴,切不可讓這老鼠撕咬壞了。”他此時讀完兵書,無事可做,竟想著要鏟除這樓中老鼠。
他學著貓兒的步伐,平息靜氣,無聲無息的靠近地上老鼠,忽然使出趙匡胤傳他的迦葉掌法中的一招“一葉障目”左手平平推出,變掌為抓襲向地上老鼠。這一掌本是取靈巧迅捷之勢,瞬間遮蔽地方雙目的快招;但葉清歌懈於練習,使將出來,徒有其表,沒有其力,速度不過趙匡胤用時的三分之一;老鼠天生靈動,自然不能擊中,那小東西感有危險,躲著葉清歌在閣樓內左支右竄,最後竄道房梁之上。葉清歌心中氣惱,誓要殺之後快,拖來書架,爬上房梁,繼續追擊。
上得房梁一看,原來梁上有個大洞,正是老鼠的巢穴。葉清歌拿起掃灰的雞毛撣子,揮手便打。幾個老鼠,挨了兩季痛打,全部棄巢而逃。葉清歌還不甘心,手中撣子又狠狠掏了幾下鼠洞。這一掏之下,竟掏出一本殘破不堪的舊書來。
葉清歌拿在手中一看,原來是一本《吳子》。《吳子》乃戰國時,衛國吳起所著的一本兵書,書中分別為《國》、《料敵》、《治兵》、《論將》、《變化》、《勵士》六篇,他繼承了孫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思想,又將各家兵法融合一體,可謂是研習兵法的必修之書,葉清歌也早已看過。他心想:“這本應該是以前的,被老鼠拖來墊窩後,趙家人以為丟失,而後才又買了自己看過的那本。”他又想:“不知這舊書和自己看過的那本,所寫文字可有什麼不同之處。”他想到這裏,就翻開來讀。我翻了幾頁,隻見除了印刷時的字體略有改變,所記之文,都無所變化。隻是在正文的旁邊空白處還有一些旁批的小字。他人在梁上,光線不佳看不清楚,便跳下房梁,放在燈下細看。
隻見旁批小字中寫道:“觀《吳子》一書,六篇涉獵,包羅治兵之全範,精深奧妙,宏殷一聲戎馬,略有拙建,書於書白。”葉清歌暗道:“這叫宏殷的人是誰?莫非是趙大哥的先人?”他又翻幾頁見一旁小字寫道:“兵之能勝,非決於數,當重精矣。將者訓兵,當重性而非體也。”葉清歌深覺有理,往後又翻幾頁見寫道:“令統則易禦之,令不統則散也。將高德士信也,士信則善禦。”葉清歌感慨道:“這宏殷之言句句精要,可謂一代兵法大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