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太微遺卷(1 / 3)

回到趙府,葉清歌一宿未睡。他思來想去,覺得自己不會一絲武藝,根本就做不了這個驃騎校尉,如果勉強出任,隻會讓趙匡胤難做。我一番思量已定,天色剛剛發白,便早早起床,要向趙匡胤辭行。

趙匡胤深知葉清歌的心意,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跟我來。”然後帶著葉清歌穿過廂房小院,來到趙府偏東角的一處古舊樓閣中,隻見樓閣門前牌匾上寫著“萬兵樓”三個大字。萬兵樓乃趙府中藏放書籍之處,分為三層,第一層的的書架中多是古往今來的百家經典;第二層,藏有每朝每代的史書傳記;到了第三層全是兵書和記載戰績的卷軸。

趙匡胤拿起書架旁的雞毛撣子一邊擦著書上的灰塵一邊向葉清歌問道:“你可記得你我二人是如何相識的?”葉清歌脫口道:“當然記得,鳳儀樓中趙大哥你慷慨解囊,解了我當日僵局。”趙匡胤笑道:“如果當日,我沒有助你,你會怎樣。”葉清歌想了想苦笑道:“我也不知道,但肯定丟人現眼,貽笑大方,就像如今我不會武藝卻硬要掌管這五百人的軍隊,隻會白白惹人恥笑。”趙匡胤歎道:“不錯,天下不知有多少人為五鬥米折腰,何況二百兩白銀。這世間本來就是如此不公,那日你明明勝利,卻因為囊中羞澀不得不將自己的東西讓給那有錢員外。難道你一直想做這樣的人嗎?”葉清歌一怔,搖頭道:“自然不想,可我......”“可你隻會知難而退。”趙匡胤搶道。這句話刺進了葉清歌的內心,他暗想:“不錯,一次科考不中,我便心灰意冷,令父親失望已極;小雨嫌我家境侮辱吳家,我便自暴自棄,頹廢年月;如今又因自己不會武藝便放棄周帝和趙大哥的一番栽培;我確實是一個不敢麵對挑戰的懦夫。”

隻聽趙匡胤又道:“陳勝吳廣,昔日不過一介民夫,也有‘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雄心壯誌,何況你飽讀詩書。”葉清歌深覺有理暗道:“不錯,我年紀輕輕應當‘興邦展鴻翅,楚天看魁雄’怎可為這區區小事,自暴自棄。他想到此理,隻覺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展眉一笑道:“趙大哥說的是,清歌不該逃避困難。”趙匡胤見他一點就通頗為欣喜,點頭道:“你如此想,那就好了。”

他看著滿樓的兵書想了想道:“你可知孫斌?”葉清歌點頭。趙匡胤道:“龐涓比他如何?”“自是不如”葉清歌回道。“那霸王比範曾呢?”趙匡胤又問。“霸王不聽範曾言而失天下,霸王自不如範曾。”葉清歌想了想回答道。趙匡胤眼展眉舒,點頭笑道:“那你不會武藝,為何不可帶兵?”葉清歌道:“範曾、張良才智謀略清歌自愧不如。”趙匡胤長笑一聲道:“你天資聰慧,若得指點,成就也不見得會比他們低。”葉清歌沒想趙匡胤如此高看自己,心中信心倍增,暗道:“古往聖賢,最初還不都是一介凡子,我葉清歌假以時日,說不得也有一番成就。”

趙匡胤見葉清歌已提起幾分誌氣,指著架上兵書道:“這萬兵樓,歸藏天下所有兵書戰策,你此後隻要用心專研,再靈活運用,統兵打仗應不在話下。”葉清歌從小轉學孔儒經典,從未研習過兵法,此時見滿屋的兵書隻覺陌生。趙匡胤知他所難,從書架中找到一本《孫子三十六計》遞給葉清歌道:“你可先看這本三十六計,這三十六計雖是家喻戶曉,但你且需懂得其中的詭詐之理方可。”此時重拾鬥誌的葉清歌,看著手中的《孫子三十六計》如獲至寶道:“大哥放心,清歌必當細心研究。”

趙匡胤點了點頭道:“我本意將我趙家的十八路家傳的潘龍劍術傳授與你,但這路劍術非常講究根基,你已過了習武年歲,再練次劍術也不會有多大長進。我思量一番,決定將我遊曆江湖時,在嵩山少林學到的一套迦葉掌法教給你,這路掌法雖說威力不大,但少林武功重在強身健體,你學了後去對你的身體大有裨益,如此臨敵作戰時才會多出許多力道來。”葉清歌聽後一喜一憂,喜的是自己終於可以擺脫不會武藝的尷尬;憂的是正如趙匡胤所說,自己已經過了學武的最佳年歲,想要武藝高超恐怕隻能是夢。但葉清歌現在得到趙匡胤的開導,已經不再為武道一事煩心,他心想隻要能學好禦兵之術,也可出人頭地,一門心思都盡想著手中的兵法戰略。畢竟比起學武,當慣學生的葉清歌更喜歡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