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山不拘收回樹枝,轉身又在地上勾勒沙土,他邊畫邊道:“書畫筆法中包括下筆、行筆和收筆,具體可以歸納為中鋒、偏鋒、藏鋒、露鋒、逆鋒、順鋒、方筆、圓筆、運筆方向和用筆技法等。運筆與執筆密切相關,執筆中的壓、鉤、格、抵等控製著左右縱橫和最後進退的運動。用筆上有提筆、蹲筆、頓筆、搶筆、行筆、挫筆、衄筆、翻筆、絞筆等。”葉清歌見他口中說道用筆技法中各類筆法,手中樹枝在沙土上不停揮舞,變化無方,飄逸靈動,真真猶如劍法一般或刺、或銷、或挑、或砍。心中暗想:“莫非公山前輩假借指點畫道,其實是在教我劍術。”當下全神貫注,暗暗記下每招每式。公山不拘又道:“古人書畫創有十八種描法,即高古遊絲描、琴弦描、鐵線描、混描、曹衣描、釘頭鼠尾描、橛頭釘描、螞蝗描、折蘆描、 橄欖描、棗核描、柳葉描、竹葉描、戰筆水紋描、減筆描、枯柴描、蚯蚓描、行雲流水描。”他一邊說著各類描法,一邊在沙地上意義演示,他畫得興起,隱隱牽動自身內力,帶起湖中春水,兩岸枝葉,無風自動,絢爛飄飛,看得葉清歌神馳目遙。
一番演罷,公山不拘站起身來,衝葉清歌問道:“你剛才看到的是什麼?”葉清歌道:“清歌看到了劍法。”公山不拘頷首而笑,頓了頓道:“你看到的是劍法,而我卻是講的筆法。”葉清歌心中清明暗忖:“公山前輩起先說不願把平生絕學傳授於我這殺伐一生的軍人,後來不知道為何改變心意,卻又不好食言,所以才借指點畫技的名頭,實則傳授自己劍術。”他連連點頭道:“公山前輩,說得有理,這人和人所見所感確實天差地別。”公山不拘滿意的點了點頭,又抬頭看了看天道:“老夫,能幫你的也隻能到這,日後如何,還看你自己造化。”葉清歌聽出公山不拘是要與自己道別,大有不舍道:“前輩,這是要走了嗎?我日後要去哪裏尋你?”公山不拘道:“我最近沉迷水墨丹青,四方遊曆取景,漂泊不定,若是有緣,興許還能見上。”葉清歌心想,天地茫茫,哪裏能尋?老前輩有年歲老矣,這一別恐怕相見無日,不禁黯然悲痛。
公山不拘見葉清歌情深意真,也有些不舍,但他終究逍遙慣了,仰天一笑大步去了。葉清歌舉目相送,道骨仙蹤,慢慢淡漠,隻傳來幾句清吟:“銀月橋下憶流年,浪跡天涯民笑間。”葉清歌聞聲暗想:“這公山前輩一生逍遙隨性,年少之時更是驚才絕豔,不知口中流年指的是什麼,銀月橋下又是何凡情景?”他思來想去也不過是胡亂揣測,過得一會兒便不再多想。這時他低頭瞧見公山不拘之前在沙地上留下的劍痕,心中回憶當時公山不拘所傳授的劍招,不知不覺開始練了起來。他撿起地上樹枝,畫方又圓,逆挑順刺,就如之前公山不拘的地上講解筆法時一般。他從始到尾由“中鋒”舞到“紋筆”再由“高古遊絲描”使到“行雲流水貓”期間行雲流水,一氣嗬成。期間用頭釘描時,這招需要身在淩空向下反刺,他隨心跳起,竟發現自己一躍竟高達七丈,落下之後卻如蜻蜓點水,毫無不適。他又練到戰筆水紋描時,手指挽起湖中水波,指上竟產生一股吸力,令湖水圍繞在長劍周邊久久不散。他又使一招“混描”手指順劍鋒一推,雙指便帶起的水波隨之飛出,擊得對岸樹上,綠葉齊飛。
葉清歌心中歡喜,再使一遍,又感精進不少。他心中暗想,這套從筆法中變換出來的劍招,雖然精妙,但公山前輩說過,天地萬物存於自然,而出於心;又想起剛才公山不拘放在作畫時不拘一格,出人意料的下筆手法,暗道:“劍法有型,而心意卻是無形,劍法再是精妙,若遇見見識高過自己的武學高人,必然也會被對手看穿,但若我不遵其形,隻存其意,萬般變化隨我勾勒,敵人縱是再強也難看破我的劍招。”他如此一般想,便揮手再試,果真如他所想,在原有的劍招之中生出無數變化來,使過之後又匆匆忘記,如此重複變換,當真是無窮無盡。隻是人力終有盡時,葉清歌腦中想到的許多精妙劍招違反人體構造,任他如何反複演練,終是難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