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大殿點兵(2 / 2)

“第三個問便是收複失地燕雲十六州!北方契丹,占我華夏,虎視中原,朕寢食難安,如今強敵勢弱,出兵北伐定能一舉拿下。”

柴榮說出平生的宏圖偉願,心中格外酣暢,放眼一眾權臣,見沒人再有異議,便朗聲令道:“武義節度使孫行友聽令”

孫行友虎背熊腰上前拜倒。

“朕命你領兵三萬扼守定州西山路,阻斷北漢與契丹的聯係。”柴榮已經開始為他的北伐宏圖調兵遣將。

“符烈可在?”柴榮眼光落在大殿左角處。

“親衛右營指揮使,親軍都虞候,符烈在此”符烈白袍一掀,上前跪倒。

“朕要你統領兩萬親軍,做朕的先鋒,率軍前出滄州,疏浚水道。你可能勝任?”柴榮期許的問道。魏王符家不僅是妻子萱懿皇後的家人,更是他登基為皇建立後周的肱骨之臣,符烈作為符家新一代的嫡係傳人,柴榮自然格外看重。

“臣!定不負聖上重任。”符烈竭力壓抑自己心中的激動,隻覺整個人都沸騰起來。大周有那麼多資曆更高的大將,然而皇上卻將這先鋒重任交予自己,他此時恨不得立刻就衝往前線,將契丹軍殺個片甲不留,以報浩蕩皇恩。

柴榮點頭又道:“禁衛軍都點檢趙匡胤聽令。”

趙匡胤俯身拜倒。

柴榮撫須道:“此次北伐,黃河一線必定戰線綿長且最為激烈,讓你統領水軍最令我放心。”

趙匡胤領命道:“臣必定竭盡所能,為陛下開疆擴土。”

“黃河一線,水勢凶猛,到時候又有敵兵頑守,若要搶先登陸實屬不易。葉都虞候的騎兵也隨你一同前往,他武藝精強,必有奇效。”柴榮深謀遠慮,無不麵麵俱到,絲絲入扣。

“是,臣一定會助趙大......大人,一臂之力。”葉清歌聽後也上前領命。

柴榮又打量了一番眼前的葉清歌,連這雄才蓋世的一代英主看不明白,為何半年前還看似文弱的一介書生,卻會突然變成武藝精強,智謀過人的少年英雄。之前他隻是因為趙匡胤的推舉才讓他做驃騎營的指揮使。

“匡胤看重的人就算再差,做個小小的校尉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吧?”他隻是抱著這樣靜觀其變的心態。卻不想這一變,讓他有些吃驚,盡連周國後輩中的第一翹楚符烈,都輸給了他。

或許......先鋒更應該讓他來做,但現在自己對這年輕人還不了解,符烈才是最好的選擇。

“潘美,李重進,張永德,聽令。”柴榮從葉清歌身上收回思緒,麵容中生出無限豪氣,洪聲道:“你等率手下兵馬隨我為中軍,禦駕親征。”柴榮不但經天緯地,且膽氣過人,興兵攻防從來都是身先士卒,之前的多次戰役他都是禦駕親征,這一次北伐是他平生夙願,當然更不容錯過。

“是......”三人欲語還休。雖然他們都知道此次北伐的凶險非前幾次的高平、紫金山之戰可比,皇帝親征太過冒險,畢竟天下興衰都係與他一人之上。然而他們更明白眼前這位皇帝的脾氣,多勸無益。

“門下侍郎李穀聽令。”柴榮不等三人退下,又朝李穀道。“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朕命你在兩個月之內,調運太倉和諸鎮糧草分發各軍,以備戰需。”

李穀拜身領命。

柴榮後又令範質、王薄留守監國。萬事定下,這才命各大臣退朝,回去做北伐前的準備。

葉清歌同眾臣一起離開皇宮,本欲隨趙匡胤一道回府。誰知一出宮門,便被驃騎營的衛西武、鄧航幾人喚住,說是要找他回去同營裏的兄弟們一起慶功。葉清歌今天帶著一眾兵士獲勝奪魁,又被封為彪騎軍都虞候,心中也很高興,便一口答應。

幾人又請趙匡胤、趙匡義一道去。趙匡義隻說有事。趙匡胤也說,他若去了怕眾人反而放不開,無法盡興,還是不去的好。葉清歌想想也有道理,便辭了趙家兩兄弟,回到驃騎營中。

一到驃騎營,營中已是歡聲雷鼓,熱鬧非凡。驃騎營兄弟隻覺今日比賽,讓他們這支才編製而出的部隊,吐氣揚眉,人人心頭激動。此時眾人早已做好酒菜,眾人讓葉清歌坐於上席,爭相向其敬酒。

葉清歌酒到碗幹,好不矯情,令眾軍士又是一陣歎服。都以為指揮使少年英才,應是苦讀兵法,專研武技的世家公子,不想喝起酒來竟也如村野漢子、市井豪傑般一點都不含糊。

這一喝,全營上下都很盡興,直至三更時分才散席睡去。

之後幾日,周國上下都在為北伐而緊鑼密鼓的準備,葉清歌的驃騎營也新編入三千多人馬。為了更快讓新來士兵與全軍融合在一起,葉清歌便留宿在大營中,沒日沒夜的帶著衛西武等人,對其他士兵進行操練。

他年少氣盛,一旦對一件事情有了動力,便會不懈餘力,十幾日下來驃騎營三千多軍士已融成一體,軍容嚴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