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春風滿洛城(1 / 2)

——考古遊記之二去年3月26日午夜,我從西安到了洛陽。這個城市也是很古老的,又是很年輕的。工廠林立在桃紅柳綠的春天的田野裏,還有更多的工廠在動土、在建築。但古老的埋藏在地下的都市也都陸續地被翻掘出來。從周代的王城、漢代的東都,直到詩人白居易、曆史學家司馬光他們的遺跡,全都值得我們的向往和注意。這個古城的東郊,是白馬寺的所在地,那是相傳為漢明帝時代,白馬駝經,從印度把佛教經典初次輸入中國時建立起來的第一個佛教寺院。今天,山門的兩座穹形門洞,其上嵌著不少塊漢代的石刻(是取當地出土的漢代石刻而加以利用的,據說明朝人所為),其四圍牆角,也多半使用漢磚、漢石砌成。可以說是世界上十分闊綽的一個寺院了。寺內古鬆蒼翠,至少已有三五百年的壽命。大殿裏的幾尊古佛、菩薩的塑像,古雅美麗,當是元代或明初之物,甚至可能是遼、金的遺製。再往東走,乃是李密城,即金村遺址所在地,在那裏曾出士了七十多塊古空心墓磚,五十年前曾經震撼了一世耳目。那撲撲地向天驚飛的鴻雁,那且嗅且搜索地、威猛而穩慎地前進捕捉什麼的獵狗,那執杖前行的老人,那手執竹簡而趨的學者,那相遇而揖的兩個行人,都將二千多年前的藝術家的現實主義的表現力,活潑潑地重現於我們的眼前。這全部墓磚,現在陳列於加拿大的博物院裏,但我們是永遠地不會忘記它們的。還有好些絕精絕美的戰國時代的金銀鑲嵌(即金銀錯)的銅器,特別是那麵人獸相搏的古銅鏡,成為世界上任何博物院的驕傲。可惜,包括那麵古鏡在內,絕大多數都不在國內。

除了帝國主義者們長久地在洛陽掠奪出土古物之外,解放後的幾年之內,才開始做著科學的考古發掘工作。這是一個“無牛眠之地”的幾千年的古墓葬、古遺址的累積地。單是1953年到1955年,就發現了六千多座墓藏,其中有一千七百三十八座已經加以發掘。古遺址也已發現了兩處。所得的古文物,從仰韶時期的彩陶、龍山時期的黑陶,到漢代的大量遺物,成為臨時博物館,周公廟裏的輝煌的陳列品吸引了許多遊人的注意與讚歎。

我走在大道上,春風吹拂著,太陽曬得很暖和,就看見工人們在使用洛陽鏟鑽探古墓。就在那大道上,發現了一個漢代的磚墓和一個較小的土墓,我都跳下去考察一番。在農民們打井挖渠的時候,也出現了不少古墓。在新開辟的金礦公路上,有一個大漢墓,中有壁畫,還保存得不壞。我也去看過。在新鮮的春天的氣息裏,嗅得到古代的泥土的香味,但隨地有古墓的事實卻引起了從事建設工作的擔心。有一個幹部宿舍,把兩個床陷落到地下的古中電去了,幸未傷人。新建的水塔,傾斜得很厲害。壓路機掉落到七米多深的大墓裏去。有此種種經驗教訓,建設部門才知道非清理好地下的古墓葬,便不能在地上進行建設,因之,也便加強了和考古部門、文化部門的合作,因此,便處處出現了洛陽鏟的鑽探隊。這是完全必要的。不清理好地下的,便不能建設好地上的。這道理已經是建設部門所“家喻戶曉”的了。但有不相信這道理,一意孤行魯莽從事的,沒有不出亂子。最深刻的教訓,就是那些地方工業係統的打包廠、磚瓦廠、紡紗廠等等。

在周公廟看到的好東西多極了,也精彩極了,往往是前所來見的。像一麵出土於唐墓的嵌螺鋼的平托鏡,那鏡背上的圖畫,精麗工致的程度,令人心動魄蕩。可以說是一幅《夜宴圖》。月在天空,樹上有鳳凰,有鸚鵡,樹下有池,池上有一對鴛鴦,相逐而行。還有兩位老者,席地而坐,一彈阮鹹,一持杯欲飲,一雙鬟侍立於後。這麵古鏡遠比日本正倉院所藏的同類的唐代物為精美。

28日,到龍門去。這是值得在那裏停留十月八月,或一年兩年的時光,應該寫出幾本乃至幾十本的專書來的一個偉大的古代藝術寶庫。這裏隻能簡單地說一下。龍門的佛像多被帝國主義者們盜去,但存在於各洞裏的大小佛像,仍有二萬尊以上。西山區以潛溪洞、新洞、賓陽三洞、雙窯南北洞、萬佛洞、老龍洞、蓮花洞、破窟、奉先寺、藥方洞及古陽洞為最著。賓陽洞被剜橋下去,盜運出國的兩方著名的浮雕,即北魏時代的皇帝禮佛圖和皇後禮佛閣,斧鑿的遺痕猶在,令人見之,悲憤不已!那些保存下來的石雕刻,表現了從北魏到唐代的各時期的雕刻家們最精心雕琢出來的偉大的精美的藝術品,成為中國美術史上最輝煌的若幹篇頁。我站在若幹大佛像、小佛像的前麵,細細地欣賞著,隻感到時間太短促了。有人在搭木架,以石膏傳摹若幹代表作下來。但願有一個時候,在北京和其他地方也能看到這些最好的中國雕刻的石膏複製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