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金梁橋外月如霜(2 / 2)

第二大一早,就到鐵塔去。周密《癸辛雜識》說:“光教寺在呼城東北角,俗呼為上方寺,有琉璃塔上三層。”李淑《河京遺跡誌》雲:“宋仁宗慶曆中,開寶寺靈威塔毀,乃於上方院建鎮色琉璃磚塔,八角,十三層,高三邁百六十幾,俗稱鐵塔}”這個塔靠近城牆邊一堅實雄健地矗立在大空地上。塔的上層有抗日戰爭時期被日寇炮火所中的大彈孔的痕跡,但並沒有影響這鐵塔的堅厚與穩定感。這當是今所知的最早的一座以琉璃磚建成的大建築物、那琉璃磚至今還堅實異常,琉璃釉做深褐色,故遠遠地望去,像是鐵質的。塔努,有知上亭,亭中立著一尊銅製的接引佛,重約一噸,是明代的作品,很端莊、靜定。

繼到花亭。這花亭,在解放後已經修整一新。北宋的繁華的東都,其遺存物殆隻有這個龍亭了。階石及亭基均甚古老,非宋代以後物。四麵都是水,仿佛令人有到了中南海及北海之感,當是沛京的內苑的一部分吧。亭前,有_:水池,相傳一為楊府,一為潘府,二家相仇不已。元劇裏有《謝金吾詐拆天風府》,即演楊家被奸臣於欽若指使謝金吾拆毀天風府的故事。難道這裏就是天風府的遺址所在?又是《楊六郎調兵破天陣》、《焦光讚活拿蕭天佑》等劇。明代有《楊家店演義》,詳述楊府諸將的忠義英勇和潘仁美的屢次加以陷害之事。不知怎樣,二家府礎均下陷為他了。楊府遺址,尚留下一個遺址,相傳是召集將土之物。這個故事並無任何根據,這_二地明明是屬十宮苑裏的。但《楊家將》的故事深人人心,所以傳說得津津有味。據說,大相國寺有一位老說書的人,他說《楊家將》,能夠說到第十二代。花亭左右,將辟為一個大公園,風景很秀麗,正是勞動人民的大好的休想、遊覽的地方。

繼到山西會館,像是關帝廟改建的。那個建築物很奇特,時代不過一一白年,但其中作為建築裝飾的木刻和磚刻卻繁得細致之極。在中原地帶,像這樣的磚木雕刻,十分少見。義到河南煙廠看繁塔,這個塔的形狀1分古怪,人塔上隻有三層(不像是塔基),在第三層上,又建造了一個小塔,十分地不相稱。我懷疑,在建造大塔時,造到第三層,經費就沒有廠,或因什麼事變,電中止繼續造下去。後來的人,就在這上麵,草草地造成了另一個小塔以完全這個“功德”。從來沒有見到過另一座和它形製相類的塔。

相距繁塔不遠處,有古吹台,這台在農學院內,風景極好。《對京遺跡誌》雲:“相傳漢之鼓吹台,一名梁台,一名雲台,俗呼為二站台。今改為禹王台,車巳禹於其上,兩員犯古之善治水者,為上油圍也。”今此調已不可見,但登吹台遠望,什梁城是曆曆在日。

趕著到大相國寺一遊。正有新興的氣象。舊的封建遺存物死去了,屬十人民的大巾場正在興起,那繁華的景象一定會遠遠地超過《東京夢華錄》所記載的。

195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