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金梁橋外月如霜(1 / 2)

——考古遊記之四對梁是開封的占稱。

出時,也叫做東京。有部《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時代開封的社會牛活,甚為生動;還有一卷有名的古畫,叫做《清明上河圖》,為宋代人畫家張擇端畫的,很長,從城外畫到城裏,把那時候的封建社會生活裏的形形色色,各種各樣農業、手工業、商業等等的情況,都收攝在那宏麗大畫卷裏了。宋人平話,常講到這個繁華的都巾、《水份傳》裏也常提到開封府、包公的故事,也常在這裏發牛。明朝初年,有一位藩王(同憲工)名叫朱有做的,寫了不少劇本,民間常常搬演它們,所以李夢陽曾有詩道:“齊唱完王新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這是一個多麼為曆代詩人和藝術家所向往、所歌頌的一個繁華的都市啊、今天雖然已經不再是一個首都,甚至不再是一個省會,但那股誘惑人的勁兒還是存在的,它還是叫我們不能不去訪問,不能不在那裏流連忘返。假如我們有時間到大相國寺迢迢,我們還能夠依稀仿佛看得出舊日的繁華麵目來、它還是一個市場,但已經不再是北宋時代的人相國奪了,它正處在新和舊之間,舊的已經死了,新的正在誕生。《農業合作化運動展覽》正在大雄主殿裏展出。這標誌著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舊的東西,正像鍾樓、鼓樓和其他建築物似的,有的已經湮滅不見,有的快要塌倒。新的大相國寺,就將要在這十破落的舊址上建立起來。

新的開封,新的汴梁,像許多別的古老的都市一樣的,是新生了。

我於4月l日中午到廠開封。第一件事就是到省博物館參觀。它是出土文物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大博物館之一,其陳列是按照社會發展的規律布置的。原始社會部分和奴隸社會部分,和別的博物館沒有什麼不同,但陳列品卻豐富異常。仰韶文化的遺址和安陽的殷代文化遺址都就在河南省裏,不僅解放前的出士物還有不少保存著,而且解放後更有許多新的發現。封建社會部分,不分朝代,而分為生產工具、農業、手工業、階級對比、文化藝術等類、這完全是新的有創造性的陳列布置,工作人員們內部就有了不少爭論。在夕陽斜照裏,為了此事,開過一個座談會,我以為:我國封建社會為期甚日,變化很多,這種“總結式”的陳列方法,的確值得慎重考慮。但既已擺出來了,也不妨暫時成為一個類型,作為討論的資料,他們也同意我的這個意見。這個博物館更吸引人的,乃是從漢縣、輝縣、新鄭、安陽等地出上的青銅器。輝縣出士的東西,乃是前所未見的,破碎的很多,尚未整修好。修複後陳列出來,一定會使社會上震動一下子的。兩廊陳列著石刻、石像及墓誌等,蔚成巨觀。說是“小碑林”,其實這碑林並不小。有魏三體石經、來石經、北魏石棺、隋造像碑及墓誌八百多方(均嵌於牆上)。最可注意的是漢代黃腸石有四十多方,不知是做什麼用的,值得深人的研究。石雕像美極了,漢唐的陶捅也有極好的,令人徘徊不忍離開。也有偽品摻雜其間,但那是舊存的東西。如果把真偽好壞分別明白,這個博物館輝煌的光彩,是決不下於西安的碑林與陝西省博物館的。出館後,曾到舊書店轉了一下,簡直一無所有,隻購得《汲縣誌》一書。

晚上,在工人俱樂部裏看豫劇春香傳》。開封原是歌舞的產生地之一,宋代的瓦子裏出現7不少為人民所喜聞樂見的玩意兒,特別是雜劇、平話、話宮調等等,都是開天辟地之作,影響於中國文學的發展者極深且遠,至今,在大相國寺還有不少藝人仍在彈唱、演奏著。豫劇乃是地方劇裏流傳最廣的劇種之一。它吸收了各個劇種的長處、好處,而以其特有的曼聲的歌調融化之,使其完全適合於自己的需要,決不顯得格格不人。《春香傳》的題材是取之於朝鮮人民所創作的劇本的,但演起來卻宛然是道地的豫劇。這個劇種是有其廣闊的前途的。就在這裏,演著這個“春香傳”,不正在表示出“齊唱憲王新樂府”的對梁城的飛躍地在前進,在更勇敢地發揚其傳統的歌舞的光輝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