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展覽裏有好些小家屋的模型,有大有小。大概造起來省錢;屋子裏空氣,光,太陽都夠現代人用。沒有那些無用的裝飾,隻看見橫豎的直線。用顏色,或用對照的顏色,教人看一所屋子是“整個兒”,不零碎,不瑣屑。小家屋如此,“大廈”也如此。德國的建築與荷蘭不同。他們注重實用,以簡單為美,有時候未免太樸素些。近年來柏林這種新房子造得不少。這已不是少數藝術家的試驗而是一般人的需要了。“新西區”一帶便都是的。那一帶住屋小而巧,裏麵的裝飾幹淨利落,不顯一點板滯。“大廈”多在東頭亞曆山大場,似乎美觀的少。有些滿用橫線,像夾沙糕,有些滿用直線,這自然說的是窗子。用直線的據說是美國影響。但美國房屋高入雲霄,用直線合式;柏林的低多了,又向橫裏伸張,用直線便大大地不諧和了。“大廈”之外還有“廣場”,剛才說的展覽場便是其一。這個廣場有八座大展覽廳,連附屬的屋子共占地十八萬二千平方英尺;空場子合計起來共占地六十五萬平方英尺。乍走進去的時候,摸不著頭腦,仿佛連自己也會丟掉似的。建築都是新式。整個的場子若在空中看,是一幅圖案,輕靈而不板重。德意誌體育場,中央飛機場,也都是這一類新造的廣場。前兩個在西,後一個在南,自然都在市外。此外電影院跳舞場往往得風氣之先,也有些新式樣。如鐵他尼亞宮電影院,那台,那燈,那花樓,不是用圓,用弧線,便是用與弧線相近的曲線,要的也是一個幹淨利落罷了。台上一圈兒一圈兒有些像排簫的是管風琴。管風琴安排起來最累贅,這兒的布置卻新鮮悅目,也許電影管風琴簡單些,才可以這麼辦。顏色用白銀與淡黃對照,教人常常清醒。祖國舞場也是新式,但多用直線形;顏色似乎多一種黑。這裏麵有許多咖啡室。日本室便按日本式陳設,土耳其室便按土耳其式。還有萊茵室,在壁上畫著萊茵河的風景,用好些小電燈點綴在天藍的背景上,看去略得河上的夜的意思——自然,屋裏別處是不用燈的。還有雷電室,壁上畫著雷電的情景,用電光運轉;電射雷鳴,與音樂應和著。愛熱鬧的人都上那兒去。

柏林西南有個波次丹(Potsdam),是佛來德列大帝的城。城外有個無愁園,園裏有個無愁宮,便是大帝常住的地方。大帝迷法國,這座宮,這座園子都仿凡爾賽的樣子。但規模小多了,神兒差遠了。大帝和伏爾泰是好朋友,他請伏爾泰在宮裏住過好些日子,那間屋便在宮西頭。宮西邊有一架大風車。據說大帝不喜歡那風車日夜轉動的聲音,派人跟那產主說要買它。出乎意外,產主楞不肯。大帝惱了,又派人去說,不賣便要拆。產主也惱了,說,他會拆,我會告他。大帝想不到鄉下人這麼倔強,大加賞識,那風車隻好由它響了。因此現在便叫它做“曆史的風車”。隔無愁宮沒多少路,有一座新宮,裏麵有一間“貝廳”,牆上地上滿嵌著美麗的貝殼和寶石,雖然奇詭,卻以素雅勝。

1933年12月22日作完。

(原載1934年2月1日《中學生》第3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