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人物傳記(5)(1 / 3)

在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期間,他從工作職能和特點出發,突出抓了兩件事:一是把握“加強法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方略,狠抓了民族、宗教、僑務、外事方麵的立法工作。在全委和辦公室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先後製訂並實施了黑龍江省《歸僑僑眷權益保護辦法》《邊境管理案例》《民族教育條例》《宗教事務管理條例》等一批地方法規,修改了黑龍江省《民族鄉條例》《城市民族工作條例》,初步完善了配套法規。同時,還幫助、協調和指導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製定了多部單行條例,為我省唯一的民族自治地方的法製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二是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職能,狠抓了執法監督和工作監督,注重監督工作的實際效果。其間,還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於鄭州、貴陽召開的座談會上介紹了民族立法和執法監督方麵的經驗。1994年7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十周年的執法檢查中,由於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領導和大慶市委的高度重視,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現場辦公,聽取檢查組的彙報,並當場拍板解決了杜爾伯特縣境內大慶邊遠油井的開發利用問題,不僅為杜爾伯特縣爭取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緩解了財政困難,而且為後來與油田的合作開發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1998年春,在改革開放二十周年的喜慶日子裏,國家民委和黑龍江省政府授予何經綸同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榮譽稱號,為他近半個世紀的革命工作生涯,為他的光榮退休,又添上一筆光鮮的色彩。

何經綸同誌的夫人陳岩同誌,也是出生在杜爾伯特草原的蒙古族姑娘,1955年畢業於齊齊哈爾師範學校,在我縣任民政局長期間為扶貧工作和鄉鎮的敬老院改造建設出了不少力。如今,這對為黨的民族事業忠心耿耿,辛勤工作,在風雨曆程中相濡以沫,共同度過了58個春秋的革命伴侶,在省城退休,頤養天年。在杜爾伯特草原,各族人民都想念何經綸同誌,他也對家鄉有著赤子般深深的眷戀之情。他們老兩口兒還經常回到草原,在城鄉各處走一走,看一看,為杜爾伯特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而由衷地高興,也與杜爾伯特老百姓一起,共同分享著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和諧社會的幸福。

癸巳年春於杜爾伯特

霜葉紅於二月花

——記耄耋文人周學禮先生

周學禮先生生於甲戌年(1934年),今已81歲高齡,中國共產黨黨員,蒙古族,退休於政協杜爾伯特縣委員會副主席工作崗位,是共產黨於解放初期在杜爾伯特旗培養的優秀少數民族領導幹部。

我與他相識得比較早,還是在年少時期,由於同班同學包金海是他遠房侄子,因而有緣一見。我走上教育工作崗位後,卻相隔好多年不曾與他來往。後來,在他任縣委統戰部長時,我任縣政府辦主任,相處機會便多了起來。了解較多,印象較深的時期還是近十幾年。2002年10月末,我到縣政協任副主席,那時他已從縣政協副主席的崗位上退休了,但一起開會,調研考察,協商議政的工作機遇很多,相處也很親密。2007年初,縣政協黨組籌備成立杜爾伯特文化研究會時,建議由我出任會長,考慮到周學禮先生是杜爾伯特縣土生土長的少數民族老幹部,德高望重,又有一定的民族曆史文化研究水平,因而,三名副會長建議人選中就有他。8年來,我們在杜爾伯特文化研究會的工作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論輩分,他是我的兄長,論年齡,他比我長15歲,我倆是忘年交。他是我的良師益友,在品格修養、曆史研究等方麵,我從他身上學到了許多。尤其是他不顧高齡,勤奮寫作,為杜爾伯特曆史文化研究工作獻計出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從心底敬仰他。

周學禮先生,祖籍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烏珠穆沁是東胡蒙古係山林部落人,是帶著未走進草原前蒙古族山林狩獵時代印跡的古老蒙古部落。烏珠穆沁人保留著蒙古人的古老文化遺存,尤其以蒙古長調為長。悠揚的蒙古長調,唱出了烏珠穆沁人對蒙古族久遠曆史的記憶,唱出了烏珠穆沁人對蒙古文化的熱愛。明末清初,北中國戰事連綿,後金與北元都覬覦中原,逐鹿長城南北,部落遷徙與再組合頻繁發生。1636年,依靠和利用蒙古各部的皇太極,將烏珠穆沁人安置在今錫林郭勒盟草原。清末,隨部族安居在烏珠穆沁草原的周學禮先生的家族,在中華民國初期的動亂中顛沛流離,來到相對平靜的杜爾伯特。盡管後來日本人侵華,在我國東北地區成立偽滿洲國,但與東蒙古地區風起雲湧的蒙古獨立與自治運動相比,閉塞的杜爾伯特還是比較安靜一些。周學禮先生的家族在杜爾伯特過著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民眾生活。偽滿洲國時期的杜爾伯特旗,沒有學校,但周學禮先生的母親從小受到過良好的家庭教育,諳熟蒙古文化,因而,少年時期的他就在母親的引導影響下,學習蒙古文字,也熱愛蒙古族曆史文學。神秘而悠遠的民族起源、高貴而顯赫的家族曆程,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留下美好的憧憬;紮實的蒙古語文基礎,也為他日後成為杜爾伯特蒙漢兼通的人才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