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國家原含有種種內在的矛盾,它的破綻隨處可以看見,但是平心而論,它也有它的優點,不是生產落後、文化落後的殖民地化的國家所能望其項背的。例如記者現在所談到的法國,第一事使人感到的便是利用科學於交通上的效率。在法國凡是在五千戶以上的城市,都可由電車達到;在數小時內可使全國軍隊集中;巴黎的報紙在本日的午後即可布滿全國(關於法國報業的情形,當另文記之);本國的信件,無論何處,當天可以達到;巴黎本市的快信,一小時內可以達到。巴黎的交通工具,除汽車、電車及公共汽車外,地道車的辦法,據說被公認為全世界地道車中的第一。這是研究市政的人告訴我的,我雖未曾乘過全世界的地道車,但據親曆的經驗,對於巴黎地道車辦理的周到,所給乘客的便利和工程的宏偉(有在地下挖至三層四層的地道,各層裏都有車走),覺得實在夠得上我們的驚歎。全巴黎原分為二十區(arrondissement),有十三條的地道車滿布了這二十區的地下,成了一個很周密的地道網。你在許多街道上,常可看見路旁有個長方形的大地洞,寬約七八尺,長約十二三尺,三麵有鐵欄杆圍著,一麵有水門汀造的石級下隆,上麵有紅燈寫著“Metro”(即“地道車”)的字樣,這就是表示你可以“鑽地洞”去乘地道車的地方。撐著紅燈的柱子上就掛有一個顏色分明、記載明晰的地道車地圖,你一看就知道依你所要到的地方,可由何處乘起,何處下車。走下了石級之後,便可見這種地下車站很寬大,電燈輝煌,有如白晝,牆壁都是用雪白的磁磚砌成的,你向售票處(都是用女子售票)買票後,有椅子備你坐著等車,其實不到五分鍾必有一列車來,你用不著怎樣等候的。這種地道車都是用電的,每到一列總是五輛比上海電車大半倍的車子,裏麵都很整潔,中間一輛是頭等,外漆紅色,有漆布的彈簧椅,頭尾各二輛是普通的,外漆綠色,裏麵布置相類,不過隻是木椅罷了。車站口有個地道車地圖,上麵已說過;車站裏還有個相同的地圖,入車站所經過的路及轉角都有大塊藍色琺琅牌子高懸著,上麵有白字的地名,你要由何處起乘車,即可照這牌子所示的方向走去上車。乘車到了那一站,也有好幾塊這樣的地名牌子高懸著給你看。在車裏麵還有簡明的圖表高懸著,使你一看就知道所經過的各站及你所要到的目的地。他們設法指示乘客,可謂無微不至,所以除了瞎子和有神經病的先生們外,無論是如何的“阿木林”,沒有不能乘地道車的。有的地方達到目的地車站時,因“地洞”較深,怕乘客步行出“洞”麻煩,還有特備的大電梯送你上去。這種地道車有幾個很大的優點:(一)車價便宜,頭等每人一個法郎十五生丁(法國一個法郎約合華幣二角,一個法郎分為一百生丁),普通的每人七十生丁,每晨在9時以前還可僅出八十五生丁買來回票(因此時為工人上工時間,特予優待)。(二)買一次票後,隻須不鑽出“地洞”之外,你在地道裏隨便乘車到多遠的地方都可以。(三)各條地道縱橫交叉,你可以隨處換車,以達到你的目的地為止。因為車輛多,這種換車很迅速,不像在上海等電車,往往一等一刻鍾或半小時。我們做旅客的隻要備有一小本地道車地圖,上麵有各街道,有各條地道車,“按圖索驥”,即路途不熟,什麼地方都可去得。記者在這裏就常以“阿木林”資格大“鑽地洞”,或訪問,或觀察,全靠這“地洞”幫忙(汽車用不起,電車、公共汽車價也較昂,且非“老巴黎”不敢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