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有“具體而微的巴黎”之稱。居民八十五萬人,街道整潔,建築美麗,市政修明,確很可引起人們的美感,但比巴黎當然尚望塵莫及。建築物以大理院(Palace of Justice)為最宏偉,價值六千萬法郎,占地比羅馬的聖彼得教堂的地盤還大。歐洲的宏偉建築物,最多的是教堂,其次是皇宮,此外則大理院也常夾在裏麵湊熱鬧,為遊客常到之處。在我國,遊客要特跑到審判廳去看看,大概很少。布魯塞爾比巴黎,“微”則有之,“具體”還說不上。不過有一件事卻不很“微”,那就是在熱鬧街市如Boulevard Adolphemax一帶,華燈初上,野雞如鯽,我和寄寒伉儷及王君勤安等順道過此,目見甚多。據說野雞之外,還有不少公娼,那更可和巴黎分庭抗禮了!
記者在比雖僅前後四天,除到羅文(Louvain)半天外,承蒙寄寒賢伉儷差不多天天陪伴著遊覽,所看的地方不少,比較重要的是他們博物館的設備,國家雖小,對於民眾教育的努力並不小。在同往參觀曆史博物館的那一次,在同時遊客中有三個美麗活潑的比國少女(依中國女子標準看去有十六七歲,在她們身體發育健全,據說實際都還不過十三四歲),其中有一個尤秀媚,忽對我們幾個外國人注意,跟著我們一塊兒看,最後臨別時,彼此分開了,她們還回過頭來嫣然對我們說“再會”,我們也欣然還報以“再會”,雖心裏明知道這“再會”是大概絕對沒有希望的,可是那天真少女的美感,至今還縈回腦際。
比國的最大的殖民地是在南非洲的剛果(Congo),在比京時也特地去看了他們的殖民地博物館,內容是動植礦物的生產之豐富,同時用相片和模型表示土人之野蠻和迷信等等文化落後的情形,受盡了種種的榨取剝削,還落得個不名譽的結果!比利時本國的全部麵積不過一萬一千餘方哩,而比利時的殖民地剛果卻有九十萬餘方哩,大了九十倍左右!
在比京也有所謂“無名英雄墓”,即在世界大戰中陣亡兵士的墳墓。在馬路上經過這個地方的時候,不但走路的人都自動地脫帽致敬,就是在電車裏的乘客,也都自動地脫帽致敬,這也可見一般民眾教育的程度。記者也路過幾次,尤其令人連帶回想的是1914年蕞爾小國的比利時因德國侵入國境而英勇抗戰的經過,德國原答應比國如許他們假道,決不侵犯,而比國毅然不許,當年8月5日,德軍開始攻擊,比將勒孟(Leman)率領比軍抗戰四倍人數的德軍至四十八小時,最後因避包圍,退至Fort Loncin,仍收拾殘軍抗戰,堅持一周之久,勒孟戰倒於殘墟中,昏迷失卻知覺,被德軍擄去,此役比軍死亡四萬八千人,德政府第二次提出要求假道,仍被比國拒絕,以後的情形,讀者諸君都知道,用不著記者贅述。總之德軍絕對不得在比國“不抵抗”中爽快通過,要進一步,便須吃進一步的苦頭!當年10月18日至30日,德軍要通過比國的野塞河(Yser),被比軍作十餘日的死抗,比軍死亡一萬四千人,其英勇尤為曆史上令人肅然起敬的一頁,比軍堅守這一小塊僅餘的國土,直至1918年大戰終了時為止,未曾被德軍占去,暴敵侵入國境是什麼一回事,還有什麼苟安圖存的餘地!比利時雖是蕞爾小國,她所以能卓然立於世界,也全靠這一點英勇抗戰令人不敢輕視的精神。當時毅然主持抗戰的比王亞爾培和首當其衝而死抗到底的勒孟將軍所以能留永思於比國人民心中者,不為無故。
1934年5月11日,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