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何應欽:黃埔係的保姆(1 / 2)

何應欽:黃埔係的保姆

封麵專題

作者:熊宗仁

何應欽辭世已有27年了,無論今人受什麼樣的立場、觀點主導,以什麼樣的標準對黃埔軍校時期的何應欽作出價值評判,都沒法將他的功績抹殺。而且可以肯定地預期,隨著時光流逝和兩岸關係的實質性推進,對何應欽何以成為“黃埔係的保姆”,會有更深刻而具體的認知。

“黃埔係”是指由黃埔軍校培養出來的將領擔任主官的國民黨統治中國大陸時期的武裝基幹力量,是蔣介石取得和執掌國民黨的黨、政、軍大權的嫡係部隊。其最初的緣起和發展、壯大,都與一個從貴州山溝裏走出去傳奇人物——何應欽,有不解之緣。故何應欽在國民黨軍政界中有“黃埔係的保姆”之稱。

何應欽的確是中華民國史上的貴州傳奇。他進入黃埔軍校、對黃埔係的培植和黃埔精神的培育,不少是曆史的必然性通過偶然性表現的因緣際會的結果。黃埔軍校的創建已經90年過去了,作為曆史人物的何應欽辭世也已經27年了,無論今人受什麼樣的立場、觀點主導,以什麼樣的標準對黃埔軍校時期的何應欽作出價值評判,都沒法將他的功績抹殺。而且可以肯定地預期,隨著時光流逝和兩岸關係的實質性推進,對何應欽何以成為“黃埔係的保姆”,會有更深刻而具體的認知。

何應欽與黃埔係的前因後果,應驗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古訓。何應欽由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後,進入了在南北對峙夾縫中生存的黔軍。憑借自身勤謹秉賦、軍事素養、攬權欲望和跟進潮流與外在的姻緣奇巧、派係紛爭等主客觀因素所構成的曆史合力,從貴州權力的峰巔跌落至權力的穀底,成就了他走出夜郎故地,進入到第一次國共合作所掀起的國民革命的時代大潮之中。

何應欽在黔軍中失勢後,流亡昆明,投靠滇軍將領範石生。然而禍不單行,又被政敵刺殺受傷,無奈之下隻得輾轉漂泊到上海,投奔內兄王伯群門下養傷避禍。何在上海遇到了日本士官學校的學長、原滬軍都督門下的上司蔣介石。其時,蔣正奉孫中山之命擬赴蘇聯考察,籌備創辦軍校。故交新知,二人暢談甚歡。王伯群曾任孫中山廣州護法軍政府的交通部長、大總統府參議兼與北洋軍閥政府談判的南方代表,頗得孫中山信用。經王伯群引薦,1923年秋何應欽赴廣州,首次晉見孫中山,並被任命為大本營軍事參議。

1924年2月6日,黃埔軍校籌備處正式成立。何應欽因曾在貴州主持陸軍講武學校頗有成效,受孫中山委任協助蔣介石籌辦黃埔軍校,旋即被軍校籌委會授權主持軍校下級幹部的考選和訓練,由此播下了他與黃埔係軍人深厚情感的種子。4月26日,蔣介石以校長身份到黃埔視察,恰逢訓練不滿1月的四五十名下級幹部在何應欽指揮下演習。此次實戰演習的項目是攻防戰,何應欽與軍校籌備委員王柏齡等均參加演習。假設有敵方一支登陸部隊將由校門前上岸,攻擊軍校後的升旗山。有兩種方案可供選擇:甲案為迂回作戰,乙案為正麵攻擊。前者之優點為犧牲較小,但進展遲緩;後者雖冒風險,但效果則速。何應欽率隊采取不顧犧牲之乙案,王柏齡則率隊采取迂回之甲案。經過實際演習,蔣介石作講評,讚同何應欽的主張。何應欽首次在蔣介石和各籌備委員麵前表現出“冒險犯難”的作風,得到各籌備委員的讚賞,也被蔣介石表揚為奠定“黃埔傳統精神”之基礎。5月9日,何應欽被孫中山任命為黃埔軍校總教官。教官中有日後成為何應欽親信的顧祝同、錢大鈞、劉峙等人,而經何應欽考選錄取並訓練結業的下級幹部則分任軍校學兵的區隊長、分隊長。以何應欽為首的中下級幹部連同在全國各地招考的499名學兵,奠定了未來黃埔係的基礎。

6月16日上午,黃埔軍校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軍校大門上的對聯寫道:“升官發財請走他路,貪生畏死莫入斯門”,橫額為“革命者來”。前來參加開學典禮的除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外,還有國民黨中央執行員會的委員、廣州軍政府和大本營的要員、廣州市黨政要員、全體蘇聯顧問和湘、粵、滇等各軍首腦,可謂極一時之盛。蔣介石、廖仲愷率領何應欽等軍校負責人列隊迎候。何應欽作為總教官,率領全體軍校官佐、學兵列隊在主席台下,聆聽各要人演講。無論是聽孫中山《革命軍的基礎在高深的學問》的主旨演講,還是對汪精衛指手畫腳、拿腔捏調的講話,對胡漢民枯燥無味、催人昏昏欲睡的說教,以及對廖仲愷饒有風趣的演講,何應欽都如木樁一般,一動不動,全神貫注,毫無倦怠,表現出極為標準的軍人風儀,給主席台上的觀禮者以極深刻印象。下午是長達兩個小時的閱兵表演,由何應欽擔任閱兵指揮官。他指揮分成4隊的學兵,在各隊隊長、副隊長的引領下,雄姿英發,正步通過檢閱台,緊跟著又進行分列式和各科訓練表演,令所有檢閱者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