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城市規劃建設的指標體係建構
城市前沿理論
作者:劉永紅
摘 要:圍繞目前我國多數城市提出的國際化城市建設命題,從國際化城市與全球城市、世界城市的內涵比較分析入手,對國內外國際化城市的分類標準和國際化城市量化評價的研究進行綜述,建構了我國國際化城市建設的指標體係。
關鍵詞:國際化城市;全球城市;世界城市;評價;指標體係
Abstract:The encompassment our country most cities proposed at presen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urban construction proposi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city and the global city, world city connot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btaining, carries on the summary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internationalization city classified standard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city quantification appraisal research, has constructed our country internationalization urban construction target system.
Key words:internationalization city;global city;world city;appraisal;target system
中圖分類號:C91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3)-01-28(5)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擴大和全球化深入推進,跨國商品流動、服務交易和資金流動的規模加大,我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與全球化進程的關係日趨密切。從1990年上海在我國率先提出了國際化城市目標以來,我國有超過100個地級以上城市先後提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要建設國際化城市,需要弄清國際化城市的內涵是什麼,國際化城市與全球城市、世界城市是什麼關係,國內外對國際化城市評價開展了那些研究。本研究就是在此基礎上展開,提出了國際化城市規劃建設的指標體係。
1 國際化城市的內涵
1.1 國際化城市、全球城市與世界城市
國際化大都市最初是由蘇格蘭城市規劃師格迪斯於1915年提出的。目前,國際上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國際化大都市是指具有超群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實力和相應的認可規模,並對全世界或大多數國家發生全球經濟、政治、文化影響的國際第一流都市。國內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國際化大都市是指那些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服務功能、一定的跨國公司和金融總部,並對世界和地區經濟、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城市。
對於世界城市,英國地理學家、規劃師彼得·霍爾將這一概念解釋為,對全世界或大多數國家發生全球性經濟、政治、文化影響的國際一流大都市。他認為世界城市應具備以下特征:①政治權力中心,它不僅是國家和各類政府的所在地,有時也是國際機構的所在地,還是各類專業性組織和工業企業總部所在地;②商業中心,它通常擁有大型的國際海港、大型國際航空港,並是一國最主要的金融和財政中心;③各類人才聚集的中心,它集中了大型醫院、大學、科研機構、國家圖書館和博物館等各項科教文衛設施;④信息彙集和傳播中心;⑤不僅是巨大的人口中心,而且集中了相當比例的富裕階層人口;⑥隨著製造業貿易向更廣闊的市場擴展,娛樂業成為世界城市的另一種主要產業部門。美國學者米爾頓·弗裏德曼提出了七項衡量世界城市的標準:①主要的金融中心;②跨國公司總部所在地;③國際性機構的集中地;④第三產業的高度增長;⑤主要製造業中心(具有國際意義的加工工業等);⑥世界交通的重要樞紐(尤指港口與國際航空港);⑦城市人口達到一定標準。
全球城市一詞由沙森(Saskia Sassen)於1991年首創,與巨型城市(又稱超級城市,megacity)相對。全球城市(Global city),是指在社會、經濟、文化或政治層麵直接影響全球事務的城市。沙森認為,全球城市是全球化過程在某個國家集中的戰略空間體現,是全球經濟動力係統與該國、該城市特定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2 概念的辨析
全球城市或是世界城市是國際化城市的高級階段。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國際化是指跨國商品流動、服務交易和資金流動的規模加大,使各國各地經濟的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的曆史進程。因此,凡是城市的社會、經濟、文化或政治活動參與到全球化過程,盡管參與程度不同,但是對於這類型的城市,其實都可以界定為國際化城市,不同的是,國際化程度和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對於像紐約、倫敦、東京這類型的城市,屬於全球國際化水平最為高端的。因此,全球城市也好,世界城市也罷,屬於國際化城市的高級階段,是國際化水平達到很高的城市形態。
全球城市與世界城市在內涵上比較接近,在表述上各有側重。之所以說內涵接近,首先,世界城市和全球城市都是國際一流大都市,這就有別於一般的國際化城市;其次,無論是世界城市還是全球城市,更多的強調城市對全球性經濟、政治、文化影響達到較大的程度。全球城市在表述上更多的強調城市對全球經濟活動的控製、決策和影響能力,而世界城市在表述上突出的是該城市在世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超然的獨特地位(“當代世界中獨有的特色”,沙森)。
2 國際化城市的類型
2.1 常規分類
根據國際化城市職能不同,按照常規的分類,可以將國際化城市分為綜合性國際化城市和區域性、專業性國際化城市兩大類。綜合性國際化城市主要代表城市有: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等。區域性、專業性國際化城市又分為政治型、金融型、工業型、文化型、旅遊型、宗教型、總部型等。政治型代表城市有華盛頓、日內瓦等;金融型代表城市有法蘭克福、蘇黎世、洛杉磯、香港、新加坡等;工業型代表城市有芝加哥,它是美國五大湖地區最大的工業中心;文化型代表城市有雅典、羅馬、開羅等;旅遊型代表城市有維也納、巴黎、悉尼等;宗教型代表城市(一般通稱國際化城市)有耶路撒冷、麥加、梵蒂岡等;總部型代表城市有日內瓦、紐約等。
2.2 國際“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小組”的分類
2009年,國際“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小組”將全球242個世界城市分成5級12段。處於頂級的世界城市被公認的有紐約、倫敦和東京三個城市。除了三個頂級城市之外,還有頂級B段的世界城市,如:巴黎、芝加哥、法蘭克福、香港、洛杉磯、新加坡。根據該小組的研究結論,世界城市不僅僅有分層,在不同層次上各個城市的內涵和職能也不盡相同,有些城市是綜合型的中心,如:紐約、倫敦、東京、巴黎;有些城市是金融中心,如:阿姆斯特丹、香港;有些城市是物流信息中心,如:芝加哥、米蘭、法蘭克福;也有些城市是曆史文化中心,如:馬德裏、羅馬、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