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名城的文化民生戰略(1 / 3)

名城的文化民生戰略

城市文化資本

作者:劉洋

摘 要:文化民生以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為重點。我國已有100多座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很多名城麵臨著諸多文化民生問題,難現曆史上的全民文化繁榮。遵義市作為首批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曆屆政府非常重視文化民生,建立了“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實現文化民生”的長效機製。分析了曆史文化名城麵臨的主要文化民生問題,介紹了遵義市的特色發展道路,總結了遵義文化民生戰略的經驗和啟示。

關鍵詞:曆史文化名城;文化民生;遵義;公共文化服務

Abstract:The basic cultural rights and interests are the emphases in people's cultural livelihood. China now has more than 100 national-leve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among which a lot of them are facing many people's cultural livelihood problems which make it hard for them to realize overall cultural prosperity in history. As Zunyi is one of the first national-leve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various governments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on people's cultural livelihood and has established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realizing people's cultural livelihood with perfect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The main people's cultural livelihood problems faced by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are analyzed, the special development road of Zunyi is introduced and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people's cultural livelihood strategy of Zunyi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people's cultural livelihood;Zunyi;public cultural service

中圖分類號:C91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3)-01-53-(4)

在建設全麵小康社會的今天,民生已經不僅僅是衣食住行之類物質層麵的東西,它還應當包含文化的層麵,即文化民生。而加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則是實現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文化民生)的主要途徑。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幹,以全體人民為服務對象,以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為主要內容,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係。

1 曆史文化名城麵臨的主要文化民生問題

目前,我國已有117座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許多名城是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保存了大量的文化資源,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曆史、光榮的革命傳統與光輝燦爛的文化。有38.1%的名城處於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延續了經濟的昌盛。但是由於沒有用好、用足傳統的文化優勢,很多名城的公共文化服務體係不健全,麵臨著諸多文化民生問題,難現曆史上的全民文化繁榮。文化部、財政部首批公布的28個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區中,僅有9個曆史文化名城入選。

1.1 公共文化投入總量仍然偏少,投入不平衡現象突出

近年來,大部分名城公共財政對文化的投入無論在總量、所占比例和增長速度方麵與以前相比都有顯著提高,對農村以及欠發達地區的財政扶持力度也不斷增強。但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財政投入基數過小,多停留於低水平保障。文化投入類別、區域不平衡現象仍然突出,城市重大文化設施投入較多,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滯後。許多基層公共文化機構運轉經費缺乏製度性保障。

1.2 傳統公共文化資源供給方式尚未轉型

很多名城的公共文化資源供給依然是以傳統的“自上而下”的方式為主,導致供給的重心往往沒有落實到農村基層,得到資源最多的、獲益最大的在城市、在高層、在精英人群,讓一小部分人享受了本該屬於全體市民的文化權益。導致精品化、多樣化、個性化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文化產品和服務趨多與群眾文化生活單調現象並存。

1.3 公共文化服務長效機製尚未建立

管辦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資不分、條塊分割、區域壁壘和行政幹預的傳統文化體製弊端,仍然在一定範圍內發揮作用,“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參與”運作機製還未實質性形成。民營經濟進入門檻仍然過高。在引入市場機製和社會力量後,評估、監督和考核製度還未相應到位。

2 遵義實踐破題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遵義市在改革開放後,特別是1997年撤地設市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惠及全市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也取得了突出成績。目前,全市文化設施網絡初步形成,文化服務不斷加強,文化創作成果豐碩,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遺產保護邁上新台階,文化創先產生良好效應,入選國家首批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區,走出了一條“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改進文化民生,提升全民幸福指數”的特色發展道路,為其它名城再現曆史上的文化繁榮提供了鮮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