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先生在曆時五年的“世界文學史”課程中,曾應聽課生再三懇請,於1993年3月7日至9月11日,以九堂課的半數時間,講述了自己的文學寫作。其全部內容,包含在陳丹青先生的原始筆記中。

2013年初,本社依據這五本聽課筆記,出版了《文學回憶錄》。陳丹青先生出於當時的顧慮,沒有收入九堂課的兩萬餘字。三年來,感謝讀者對《文學回憶錄》的肯定與厚愛,近期,經與陳丹青先生商酌,本社仍以他的筆記為依據,編成此書,是為《文學回憶錄》補遺。

茲就有關事項,說明如下:

一,木心先生是在九堂課的穿插中,談論自己的作品,本社一仍其舊,依據筆錄原狀,保留每一講講題。為方便對照閱讀,本社將木心先生談到他自己的十四篇文章,循講述先後,分別插入每一自述之處,文章段落與聽課筆記交織排版,這十四篇依次是——《即興判斷》代序、《塔下讀書處》、《九月初九》、《S.巴哈的咳嗽曲》、《散文一集》序、《明天不散步了》、《童年隨之而去》、《哥倫比亞的倒影》、《末班車的乘客》、《仲夏開軒》、《遺狂篇》、《素履之往》自序、《庖魚及賓》、《朱紱方來》。

二,書中附印的筆記本照片,由陳丹青先生提供。他為此書撰寫的後記,附於書尾,俾便讀者了解當初隱去此書內容、今年決定公布的原委。

三,木心先生的創作談是即興的,沒有講稿,據陳丹青先生回憶,現場筆錄有點跟不上,不免有所疏漏。本社初編此書時,也有力所不逮之難。隴菲先生建議,為讀者著想,應將木心先生講解插入作品相關段落,並親自排定校閱了兩課範本,全書體例,為之一新,在此特別致謝!三年前為《文學回憶錄》校勘工作傾力襄助的馬宇輝女士,也對此書涉及中國古典文學的校勘訂正,有所貢獻,一並致謝!此外,全書未盡精確與完善之處,仍祈讀者與高明不吝指正。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