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馬湘蘭:莫教春色有差遲(2 / 3)

年年歲歲地重複,日子慢慢地成長,馬湘蘭已經24歲了。就是這一年,她遇見了一個人,由此改變了她的一生。

這人叫王稚登,長洲秀才,一位落魄的才子。據傳此人四歲能作對,六歲善寫擘窠大字,十歲能吟詩作賦,成年後更是才華橫溢。曾遊仕京師,成為大學士袁煒的賓客,後來袁煒得罪了宰輔徐階,連著王稚登受牽扯,未能得到朝廷重用,心灰意冷下,落寞返回故鄉江南,從此流連於酒樓花巷中,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放浪日子。

一次,王稚登偶然來到“幽蘭館”,與馬湘蘭把酒言歡,本是才子才女的相聚,自然話題頗多。王稚登的學識,馬湘蘭的博聞,兩人越說越投機,大有相見恨晚的遺憾。還好,此後可以隨時來,馬湘蘭的小院隨時都為王稚登開放著。經過一段相處後,馬湘蘭動情了,她暗暗地愛上了這位雖潦倒卻滿腹經綸的男子。默默地關注他,想念他,照顧他。

湘蘭擅歌舞,曉音律,詩文頗佳,更有出色畫技,尤其鍾愛蘭草。

王稚登常來幽蘭館,久了自是知曉馬湘蘭畫得一手好蘭,於是,便有心求畫。君有此意,湘蘭歡心允諾。當即鋪展宣紙,碾磨提筆,她挑了最拿手的一葉蘭。這種蘭圖,乃馬湘蘭獨創技法,僅有一葉斜依,襯托蘭花一朵出岫,寥寥幾筆,簡單勾勒,卻是心中早已運籌帷幄,將蘭的空、幽、靜、清、寂氣韻不知不覺地展顏出來。筆法絕妙,構思靈巧,寫意輕盈,典型的中國古典式畫法,古香古韻古意縈繞。猶如佳人美眸流盼,將心事托付於幽蘭香。誰能不心動呢?

馬湘蘭在畫麵上題道:

一葉幽蘭一箭花,孤單誰惜在天涯?

自從寫入銀箋裏,不怕風寒雨又斜。

湘蘭猶覺不盡興,不能充分地將心緒表達完全,於是再揮筆畫了一幅“斷崖倒垂蘭”,她又題詩道:

絕壁懸崖噴異香,垂液空惹路人忙。

若非位置高千仞,難免朱門伴晚妝。

見畫麵,吟詩意,王稚登此刻醉了,他沒想到馬湘蘭的繪畫會如此了得。此刻,這株微微頜首的蘭芽,正嬌豔欲滴,吐露芬芳,靜靜地等待著有心人觀賞駐足。王稚登心中溫暖起來,他知道馬湘蘭有意於他。隻是,他不能給她任何承諾,麵對前途渺茫、仕途未卜的境況,輕易許諾絕不是好事。不過,這樣也讓他有了前進的動力,對未來、目標、方向產生了美好憧憬。因為懂得,所以暫時放手。有一天,王稚登想“春風得意馬蹄聲”時迎娶湘蘭,或許那時才是水到渠成吧。

王稚登輕輕地合上畫卷,連聲道謝。湘蘭見此,隻覺得王稚登對她無更多情誼,於是也佯裝不懂。之後她再也沒有諸如此類的暗示行為,兩人依然如摯友般交往,卻也相守了一段美麗的時光。

一次機會,又讓王稚登見到了仕途曙光。大學士趙誌皋舉薦他參加編修國史工作,這意外的好事臨門,讓頹廢的王稚登振作起來,他收拾好行囊,準備再次北上打拚事業。他想,如若一切好起來,他便攜手湘蘭一同赴京城,共享未來的生活。此刻的馬湘蘭,心情十分複雜,她既為王稚登的出仕感到高興,又為他的即將離去悲傷不已。離別的笙簫,陣陣地催人,幽怨而蒼涼,他會回來嗎?

盡管王稚登話中有暗示他將來會與她共相守,但之前的試探讓湘蘭懂得了保護自己,她暗作不懂,其實心中已開始企盼,希冀的種子在離去的背影中悄悄在發芽。一首《仲春道中送別》,便是湘蘭全部的心事:

酒香衣袂許追隨,何事東風送客悲?

溪路飛花偏細細,津亭垂柳故依依;

征帆俱與行人遠,失侶心隨落日遲;

滿目流光君自歸,莫教春色有差遲。

目送,是人間最落寞的淒涼,馬湘蘭知道,她的心兒早隨著他遠去。

人世間無法預料的便是未來事。許多事事不遂人願。

本以為會施展抱負的王稚登進京並沒得到重用,他受到了宰輔徐階手下的文人排擠,隻能在編史工作中打雜,一直忍氣吞聲地消磨打發日子。勉強維持到歲末,覺得確是無任何前途可言,於是索性辭去事務,重歸故裏。兩次官場的落敗,讓王稚登無法正麵應對馬湘蘭,回到江南後,他悄悄地將家搬到了姑蘇,絕了馬湘蘭對他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