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卓文君:白首不相離(2 / 3)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餘悲。

綠綺琴音,知己欲尋。卓文君躲在屏風後麵,傾聽著潺潺流水般的跌宕音階,心中怦然而動。那些席間頻頻舉杯的人啊,有誰注意到了這娓娓訴說的音樂,領略到了其中深意,惟有輕輕撫琴的溫潤男子,屏風後用心解意的含羞女子各自相知吧。綠綺琴地錚錚彈撥,不再是梁王府時無聊的歌舞作秀,此刻,它作為知音媒介,係著兩顆火熱的心,從此彈奏出一場愛恨纏綿的愛情故事。

來到臨邛的司馬相如聽說卓府有女,聰明美麗,詩文了得。當閨閣中的卓文君聽說有才俊來府,英挺俊朗,才學高超。他們不約而同地有心在走向彼此。一個頜首撥弄琴弦,一個低眉傾聽天籟,渴望中的相見變成了現實,兩人內心不覺而動。司馬相如望著屏風後的嬌小身影,縱情地狂舞著指尖,他想將心事全部告訴她,那位正脈脈含情看向他的女子。

趁著大家酣暢淋漓喝酒之際,司馬相如找準時機,將一張小紙條悄悄地遞給了來到他身邊的丫鬟手上,他知道這位婢女是屏風後女子的貼身侍女,隻有她能將自己的萬般情意帶給屏風後的女子,他能感覺她是在目不轉睛地看著他的。紙條就這麼一來一往,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兩人情感飛速升溫,最後竟然約定一起私奔。

其實,卓文君雖是守寡,但是由於卓家雄厚的財力,一般人也是娶不到她的,即使是司馬相如這樣的才俊,也未必能行。因為相如太窮了,門不當戶不對。因此,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知道,他們正常結合的可能性極小,於是,文君孤注一擲,冒著被輿論譴責的風險,被家族唾棄的傷害,被社會不容的壓力,在一個漆黑的深夜裏,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與司馬相如私奔,勇敢地踏上了追尋自己的美好生活之路。

說起“私奔”的鼻祖,卓文君當仁不讓了。私奔是不受家人祝福的,也不受社會認可的,因此,“私奔”的結果往往是不盡人意的,大多以曲終人散結束和收梢。那麼,卓文君和司馬相如是不是這樣的結果呢?

如果故事都千篇一律,那麼他們的故事也不會流傳到今天吧。

有人說卓文君冰雪聰明,懂得如何化解困境。眼前就出現困難了,卓文君該如何辦?

私奔容易,生存很難啊!司馬相如攜手嬌妻回到成都後,看見的是家徒四壁的極其潦倒。對此,卓文君並沒有感慨萬千,而是放下小姐架子,與夫君一道打理生活,本來極富才情的兩人,在清貧中歌詠作賦,倒活得逍遙自在。不過,聰慧的卓文君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於是想了一個計策,勸說丈夫與自己一同回到了臨邛,並準備在卓家不遠的地方開一間酒肆。

賣掉首飾,酒館興起了。文君挽起裙裾,相如穿上酒保衣裳,他們一起當壚賣酒。一時間,門前人流如織,熱鬧非凡,大家競相來看卓家小姐開店子了。這樣的舉動,無疑是丟卓家人的臉麵啊。卓王孫本想沉住氣不理不會,但越來越多人的指指點點,親戚朋友的熱心勸說讓他開始讓步。最終,他放棄本想教訓司馬相如的打算,反而給小夫妻倆送去了銀兩,帶去了百名仆人,叫他們好好地生活。此後,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成都,兩人彈琴賦詩,遊山戲水,過上了安穩繾綣的生活。

他們本可以這樣詩意地棲息,在清逸高遠的隱居生活中,然後幸福地慢慢老去。其實,男兒心中始終對建功立業充滿渴望,隻要有機遇,他們都會迎頭而上,追求理想和實現抱負,不管是困境中還是美好裏,這種想法皆蠢蠢欲動,不曾改變,司馬相如何嚐不是這樣的。

漢武帝即位時,竇太後把持朝政,矛盾愈演愈烈,最終,羽翼未豐的漢武帝選擇了退避隱忍,以求養精蓄銳,更是以逸待勞。為此,他經常去山中狩獵,同時,漢武帝還不忘加強學習。一次,漢武帝讀到《子虛賦》,被賦中大氣磅礴的氣勢和清絕瑰麗的文辭所吸引,拍案叫好中連歎道:“寫這篇賦的人,真是個才子,可惜我沒有和這個人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啊!”這句感歎恰好被身邊服侍的狗監(替漢武帝管理獵狗的人)楊德意聽見了,他諂笑說:“陛下,寫這篇賦的人小臣知道,他是小臣的同鄉司馬相如,現在成都閑居中。”漢武帝聽後,立馬差人將司馬相如請到京城。不久,相如以漢武帝狩獵為題材,寫下了著名的《上林賦》,呈與漢武帝禦覽,帝大喜,當即封司馬相如為郎官(帝王的侍從官)。再後來,司馬相如被漢武帝指定為專使,招撫夜郎等國,在他艱辛執著的奔走聯絡下,最後這些小國都歸順了漢朝,此後,相如更受漢武帝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