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卓文君:白首不相離(1 / 3)

綠綺問情,知君情意。當壚賣酒,榮辱與共。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怨郎詩》《訣別書》《白頭吟》。隻因絕情“一二三四五六七百九百千萬”書無意!

愛情除了堅守,更需勇於爭取!

卓文君,古代四大才女,巴蜀四大才女,為愛出走的女詩人。

一部熱播的電視連續劇《風中奇緣》,吸引了不少觀眾眼球,除了感動於劇情外,更多人記住了劇中不時應景而起的歌曲:“皚如山間雪,皎若雲中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鬥酒會,明旦溝水頭,蹀躞禦溝止,溝水東西流。淒淒重淒淒,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每到傷情傷心處,這樣的音樂便會徐徐地反複地響起來,情緒憂傷,氣氛蕭瑟,難免讓人產生悲切、低沉的共鳴。此詩名曰《白頭吟》,乃西漢著名女詩人卓文君寫給丈夫司馬相如的詩作。

淒美、幽遠、婉轉、纏綿、堅定,詩中有太多的心緒在傾吐,在表達,在告訴——即使君有兩意,可我此心不改,對你矢誌不渝。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故事,已然成為曆史上最經典的情愛範本之一,代代傳頌,人人共勉。

這是一樁怎樣的漢代愛情故事,讓人們記住了卓文君和司馬相如,以及他們非凡的才情和出色的成就?

西漢有一個著名的典故叫“長門買賦”,曆代詩人文人多有詩詞寫意此事。李白道:“聞道阿嬌失恩寵,千金買賦要君王。”“但願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買詞賦。”元好問曰:“長門誰買相如賦,祖道虛傳王鬼文。”李商隱說:“相如解作長門賦,卻用文君取酒金。”辛棄疾說:“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長門買賦”何以受到眾多詩人的關注和吟詠,其實,故事本身很簡單,就是陳皇後“阿嬌”以百金之豐邀請司馬相如為其作賦,所作賦感人肺腑,最終打動了漢武帝,阿嬌重獲帝王的親幸。

僅憑一首賦,改變帝王心,司馬相如辦到了。當然,這首賦並不是司馬相如的成名作品,讓他得到帝王賞識的乃是《子虛賦》和《上林賦》兩篇。

司馬相如是巴郡安漢(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人,少年時喜歡讀書練劍,二十多歲時以訾(錢財)為郎,做了漢景帝的武騎常侍。相如好辭賦,誌向亦於此。但景帝不好,而梁孝王劉武門下有鄒陽、枚乘、莊忌等諸多辭賦大家,為此理想,司馬相如稱病離職,前往梁地謀求學問。也就在梁地期間,他寫下了著名的《子虛賦》,受到熱捧。不過,相如時運不佳,不久梁王去世,門客皆散,無奈之下的司馬相如隻得打道回府,在成都定居下來。後又因生活拮據,他不得不投靠在臨邛任縣令的摯友王吉,隻因當年王吉說過:“長卿,你長期離鄉在外,求官任職,不太順心時,可以來我這裏看看。”

轉山轉水轉到一起,轉到了相遇緣分,這就是佛說的姻緣天注定吧。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由此拉開了序幕。

臨邛雖不大,卻藏龍臥虎,這裏有一戶卓姓人家,據說不但是當地的首富,在巴郡內也是數一數二的富商了。據聞卓家僅家仆就有800人供差使。卓家原籍邯鄲,冶鐵世家,以冶鐵致富,秦始皇滅趙統一之際,強迫趙國富商遷移到川陝等地,於是卓氏被迫遷至四川臨邛。後經幾代人努力,傳到如今的當家人卓王孫時,羽翼更加豐滿。這卓家注重凝聚財富,也重視子女培養。其中一女名曰卓文君,據說才情並茂,在當地有相當的知名度,隻不過婚姻很不幸,新婚不久丈夫便病逝,於是返回卓家生活。直到這一年,她在宴會上聆聽到了一曲《鳳求凰》後,其人生軌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豔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