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
作者:鄭江波
本來是定位於“80後”的生意,但一位天使投資人的介入讓三個年輕人看到了自己模式的“硬傷”。
韓恫、袁寶和陳洋這三名北京80後小夥子將隨處可見的串串香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餐館的名字叫8號苑,在北京的80後人群中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僅僅兩年時間就開了三家店,擁有7000多名會員,一個月的流水達到五六十萬,去年還在央視的一家創業類節目中得到了雷氏照明創始人吳長江的300萬元投資。
“吳長江的到來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目標。”韓桐如此評價吳長江的加入,隨著8號苑後海店的開業,打造一家全國性質的連鎖主題餐廳的計劃開始實施了。“央視的節目做完之後吳長江就和我們達成了投資計劃,當時我們還一直以為是在作秀,沒想到第二天他的助理就來到了店裏。”袁寶對突如其來的投資顯然很意外,他沒想到邊玩邊做的一個餐館會迎來如此的機遇。“我們當初就是想給80後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一邊玩一邊也能掙點錢。”袁寶穿著一身鮮豔的衣服,談起過去的創業動機他的樣子還像個孩子。三人在開這家餐館之前也一直在創業,他們開過水站,給人洗過車,幹過導遊,開過旅行社,還做過文化傳播的紀念品。
2009年2月的一天,8號苑在西單商圈附近的一個小胡同裏開始營業,沒有什麼餐飲經驗的兄弟三人從相對簡單的串串香火鍋做起,小店不過十幾平方米。餐館開業前韓桐曾經向一些開餐館的長輩尋求建議,可得到的都是一些負麵的回應。“孩子,這個主意我不能給你出,我要是幫你就是害了你,這地方太偏,開不了餐館。”麵對長輩們的勸告,兄弟三人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老北京、胡同、串串香,這三種元素就是我們當初對8號苑的定位,我們要做的是一家與眾不同的店,如果主打懷舊的主題就可以把胡同的劣勢轉變為優勢了。”袁寶說。由於具有新鮮的懷舊概念和獨特胡同文化的優勢,8號苑從一開始就顧客盈門,沒有經過任何的宣傳,隻憑借食客們的口口相傳,這家好玩兒的懷舊餐館一下子就火了。“我們基本就沒賠過錢。”袁寶驕傲地說。
8號苑老店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主題餐廳,隻是牆上寫著一些老北京的土話和貼著一些獎狀,而有著一些懷舊的味道。“雖然當時的生意不錯,但是我們感覺已經遇到了瓶頸,好多老顧客開始流失,於是我們就開始醞釀新點子。”如何利用胡同的優勢得到長期的發展,在懷舊主題上深耕細作成為了擺在兄弟三人麵前的新難題。
“其實8號苑隻是一個懷舊的雛形,我們計劃當時機成熟之後開一家主題餐廳,隻是不知道要主打老北京的主題,還是80後的主題。”袁寶說。三人在這個問題上進行了長時間的思考,通過對市場進行分析,他們意識到做老北京主題飯館8號苑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因為老北京涮肉館太多了,更不乏像東來順、南門涮肉等老字號。而做80後懷舊餐館則不同,首先這個主題在北京還沒有人做,最主要的是三人本身就都是80後,了解這個群體的所思所想,他們知道愛玩愛鬧的80後在畢業以後麵對社會壓力有著很深的懷舊情結。“我們當時就決定為所有的80後創造一個集體懷舊的地方,而這個最能凝聚回憶和人氣的地方非校園莫屬。”韓桐說。
2010年5月,主打80後校園主題的8號苑開門營業。在這裏服務員叫老師,吃飯是上課,菜單是選擇題,點菜是交卷,課程安排是營業時間,餐桌是課桌的模樣,結賬叫交學費,辦會員卡叫辦學生證。在“教室”的最前麵是一麵黑板,上麵插了麵小國旗,牆上貼著列寧、雷鋒的名人照片,“教室”後麵是黑板報,上麵用粉筆寫滿了五顏六色的知識。
來8號苑“上課”需要打電話預訂說“老師,我要上課”,從下午5點半開始共有3堂課,每堂課90分鍾,課時結束必須離開教室,遲到要罰站,課上答對問題有無花果、大白兔奶糖的獎勵。服務員都是值日生,客人隻要填寫表格就可以來體驗當“班幹部”,最關鍵的是進入這間“教室”必須出示身份證,在確認是1980年1月至1989年12月之間出生的人才可以“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