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追求誰,隻是兩個相互喜歡的人,互相對於對方的認定,如水到渠成一樣。我喜歡你,恰好你也喜歡我,這種相互愛慕、皆大歡喜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場景。
倆人開始如膠似漆地黏在一起。有一次,男生要去外地。臨走的那天,他突然提出要求,“叫我在西單的地鐵口等他。他來的時候,離開車時間已經很近了。他隻來得及抱了我一下,就匆匆走了。”盡管隻是一分鍾的相聚和一個小小的擁抱,但是讓她感覺“一整天的心情都特別好。像電影裏似的,有點小夢幻”。
把戀愛這件事稟告父母的時候,母親覺得“多了一個人照顧自己的女兒”。而父親則有些不太開心,可能是覺得“女兒不再是自己一個人的了”。盡管如此,遠在異鄉的父母對於女兒的戀愛仍然很支持,“隻要你們兩個人在一起,合得來就行,開心就好。”甚至於討論到將來的婚嫁,父母亦十分開通,不要求具備房子之類的物質條件,租房也可以結婚。
父母的婚姻模式會對子女形成最直接的影響。“看家裏的老一輩人,就是互相扶持,也沒有表現出來多麼親密。”所以,仰望星空的貓相信,愛情不會是永恒的,但是會成為親情、陪伴和忠誠。
就這樣一起牽著手走下去,多好。
相愛是容易的,相處是困難的
這個90後的女生對於兩個人的相處之道,看重的是獨立和對等,“不希望兩個人在一起,總是女生單方麵被照顧。”所以她也不讚成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事事要男生買單,讓男生多出錢。倆人會互相為對方買禮物,“用得來的獎學金,而不是父母給的錢,為對方買禮物,是件很開心的事情。”
仰望星空的貓所持手機的桌麵是她喜歡的一位男明星,《盜墓筆記》裏飾演張起靈的楊洋。之所以喜歡他,就是因為這個角色在劇中“非常有擔當”,不拖累別人,會為了隊友而冒險,有犧牲精神。恰巧是她最欣賞的那類男生。因為她覺得,無論是做朋友也好,做戀愛對象也好,就是要選那種願意為別人付出的人,喜歡那種“有主見、有擔當,對自己以後的規劃比較清楚”的男生。而她對於愛情的認知也很明確,“愛情裏什麼對你最重要?當然得是兩個人得合得來。能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現在想起來,分手雖然有點莫名其妙,但多少跟她自己潛意識裏所堅持和喜歡的這些東西多少有些關係。
剛陷入熱戀的時候,倆人會覺得喜歡大過一切。即使想法不一致,在一些事情上有分歧,也會視而不見。但是時間長了,個體的差異就逐漸明顯起來。
女生自入學起,就一直是“學霸”,成績名列前茅,綜合排名年年第一,並且在班裏擔任班幹部。進入大三,她開始考慮上研究生的問題。征詢男生的意見,想知道他讀不讀研,會在哪個城市和學校讀,因為“希望倆人在一起,考慮長遠點嘛”。“但是他一點都不急,甚至有點迷茫,過一天算一天。所以我有點煩。相當於無形中給他施加了壓力。”
他們在一起一年多沒有吵過架,但是最後還是無疾而終。分手那天,倆人在樓下站了一個小時。可到底是怎麼回事,最終還是沒有結論。最後,仰望星空的貓還是得到了一張好人卡:“其實,你挺好(分手)都是因為我的事。”“但是感情上出了問題,怎麼會是一個人的事?”這個笑起來有些像林心如的女生,眼睛微微有些泛紅,“在一起時,男生的曲線是向下的,女生的曲線是向上的”,她嚐試著用手勢比劃了一下。
分手之後,她會盡量讓自己忙一些,不去想分手的事。“如果你喜歡一個人,不要去追著他,你要盡力完善自己,一點一點,讓自己變得更好,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
而愛情中最傷人的話,出現在分手之後。有一次,他淡淡地說,我現在還是喜歡你,隻是沒有剛在一起時那麼喜歡了。“當時覺得特別傷心”,說這話的時候,她呆呆地看了看遠方。
對於愛情,她依然堅信,“愛他就對他好。吵吵鬧鬧,相愛相殺,不喜歡。”而平平談談,踏踏實實的愛情對她來說就足夠,沒有驚天動地的愛恨情仇,“父母也不必擔心我會做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