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山腳下,張清華與父親張躍進在路邊的這一番深入的談話,直接化解了父子間多年的矛盾,也消除了這十年來的情感間隙。
父子之間以及親人之間,原本就不存在解不開的心結,也沒有拂不平的隔閡。隻要彼此能夠平心靜氣地敞開心扉的交流,一切都能迎刃而解,重歸於好。
一番父子交心之後,張躍進便駕著馬車往家裏趕路了。而張清華則是在馬車後麵,弓身彎腰地推車。
張躍進走在馬匹身旁揮鞭趕著馬車往前走。他發現今天這匹拉了七八年馬車的老黃馬,似乎格外地有勁兒,咯噔咯噔地往前躥著一路小跑地趕路。
這一幕,讓張躍進這個老車把式感到很奇怪。於是他扭頭看了看在後麵推車的兒子張清華,見其弓著後背,像往日一樣地推著木頭車架,沒什麼特別之處啊。
看著自己的兒子並沒有什麼異常舉動之後,張躍進心裏就更加納悶了。他暗自想道:“這匹老馬今天是怎麼了?難道它也通人性了,知道清華今天回家,所以分外賣力氣嗎?又或者,自己以前一直都太顧惜它了;從來都沒舍得讓它拉過這麼重的東西,今天這麼一壓迫,反而讓它用上全力了?”
“爸,你別在地上跟著馬走了,還是坐到車上去吧!我看您這麼趕車心裏別扭,感覺怪怪的。再說了,等會兒上山路後,您站在黃馬韁繩外麵太危險,稍不留神,就會被韁繩的左右擺動給刮著,搞不好就摔到路邊去了。您就放心吧,我力氣大著呢,現在都沒用上勁兒!”
張清華看著父親張躍進擔心馬車太重拉不動一直跟著馬走路,於是便大聲喊著讓父親做到馬車上去。
“哦?也行,那我就坐上去了。兒子,你要是推不動馬車,就說句話!”
張躍進聽到兒子的話後,愣了一下,看著老黃馬前行的速度確實很快,而且馬蹄落地時很輕盈。於是,他便熟練地坐到了馬車前兜沿上,揮動著馬鞭驅趕著馬車快速上路。
事實上,張躍進發現馬車前進之中的異常情況,確實是客觀存在的。因為張清華在後麵確實是用了力氣推車。盡管這點力氣對於他而言,並不大,但是這股力量卻足有數百斤的向前推力。
這股巨大的後推之力,迫使著拉車的老黃馬不得不一路小跑地往前趕路。因為張躍進手裏一直握著韁繩,看到繩子鬆了便往回收。而馬車前把則推動著套在馬脖子上的皮製活套,韁繩始終繃得挺緊,致使老馬想不快點跑都不行。
“嘩嘩嘩!”偌大的瀑布墜落聲,傳進了悶頭推著馬車的張清華的耳朵裏。這讓他知道回家的十裏山路到了。因為這瀑布是從自家門前渠溝裏的溪水,蜿蜒輾轉地流淌到山腳下形成的。
這個瀑布沒有名字。水流量也不大,但是勝在瀑布的高度與落差比較大。瀑布高近四十米,寬度卻隻有一米,直斜而下,水濺聲十分宏大;濺出的水霧,在幾十米開外,也能讓人感受到如細雨般的水汽。
這種細雨紛紛的感受,在距離瀑布二十多米遠的右側山道上尤為明顯。這條瀑布中的溪流,潺潺流淌到山下,隨之便彙入了三岔彎河;繼而合流而下,經過一千多米長的河道,最後注入三岔河之中。三岔彎河從山寨後方向內蜿蜒延伸,全長五十餘裏,河岸邊便居住三岔河組的七十多戶村民,他們距離張家莊山下瀑布很遠,最近的人家也相隔十五裏山道。
瀑布右邊的這條山道,就是張家人出入村子的必經之路;因為他們就住在瀑布後上方的山坳裏。山道入口位於三岔彎河與瀑布溪流交叉口的右邊山腳下,蜿蜒向上延伸到山腰,彎彎繞饒的,全長約五公裏。而張躍進父子倆趕著的馬車,剛剛就是沿著三岔彎河邊的沙石山道一路走過來的。
張躍進駕著馬車上了第一個轉彎山道後,一邊驅趕著馬兒繼續趕路,一邊扭頭對兒子說道:“清華,累了吧?要不,我們到前麵平坦一點的地方,歇會兒;再往上趕路,可就沒有可以歇息的地方了?上山的路,越來越堵,根本就不能停下來。否則就會倒回來,那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