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章 竣工(求點擊、收藏)(1 / 2)

一個星期的時間很快過去。

張清華和張大魁兩兄弟主持修建的野豬林養殖場,在這僅僅七天之內奇跡般地落成竣工了。

隻見野豬林山拗出口距離山道五十米處,沿著兩側山坡岩石的走向,修築起了一道長約三十多米、高三米有餘的石砌大壩。這道石頭大壩將整個山坳與外麵相通的道路堵死了。

石壩中間順著溪水溝流水處還修成了寬三米、高一米五的石拱洞,洞口安放鐵柵欄門。

在石壩右邊的內側建起了三間一百多平米的木屋,其中兩間較小攏共三十多個平米,而另外的一間卻是足有近百個平米,這是預備放置幹草料和糧食用的儲物間。而木屋旁邊石壩之上卻是留下了一個寬四米、高兩米八的石砌門框,現在還差鐵大門沒有安裝了,否則這個山坳立馬就可以完全封住出口。大門外就是已經修好寬五米的沙石路,直接與山路相通,目前已經能夠通馬車了,即便是日後汽車開進來也是可以的。

從石壩大門處進去,山坳裏溪溝兩側偌大一片草叢中,卻是看不到一塊亂石和生長在地下的岩石。全部都被張清華兄弟倆弄幹淨了。

山坳中心區,陰陽兩麵坡腳下分別各自搭建了一個足夠容納上千頭豬棲息的柵欄蓬,而且是石砌圍牆上麵加蓋樹木和厚厚的茅草構建而成。石砌圍牆夯實無比,石牆四麵均有相互對稱的通風和清理糞便的地窗,天氣悶熱時可以形成對流的過堂風;而石牆的上端則用粗木架空,形成中空的頂部草棚。

當然,兩個陰陽兩麵相對的柵欄蓬都是麵朝溪水溝而建的,且各自相距水溝十五米左右。而對著溪水的這麵石牆就如同公路收費站一般,留出了四個直通的大出口,出口處的石基隻高出地表三十公分左右,並且搭建有三個依次增高的石條階梯。

此外,這彼此對稱的兩個柵欄蓬在內側石壁旁邊還另外搭建著幾個木柵欄。這是以備產崽母豬之用的,省得到時候豬崽被野豬群踐踏踩傷或是踩死了。

這些就是養殖場目前建成的初建工程了。山坳裏的柵欄蓬和清理亂石的活計,全是由張清華和張大魁兩人完成的。而山口處的石砌大壩,則是由張躍進從附近村裏招來的八個三四十歲的中年男人與甜蜜兄弟倆共同修築的。

石砌大壩是養殖場施建工程中最為耗時耗力的工程。修築大壩時張清華和張大魁二人是頂梁柱,他們倆擔負著最重最苦最累的活計,那便是往壩上不斷地搬運石頭,以供應八個人壘砌大壩之所需。當真是好鋼用在刀刃上,他們兩人偌大的力氣卻是在搬運石頭的過程中讓八名雇來幫忙的中年莊稼漢大大地驚歎了一把,也算是開了眼界,見證了什麼叫做大力士。

或許也是因為張清華和張大魁二人的幹勁和巨力致使那八名中年莊稼漢幹活都很賣力。他們每天與張家人同時開工也同時收工,即便是起早貪黑也沒有怨言,活幹的很紮實。

這讓張清華很是讚歎父親張躍進識人的眼光和對鄰裏鄉親們的了解。同時,他對這些人也很放心,準備將他們長期雇用下來。畢竟時下的鄉村裏真正能夠吃苦耐勞給自己家幹活的人不在少數,但是給別人幹活掙錢的人還能夠如此吃苦耐勞的卻不多,反而投機耍滑的人比比皆是。

養殖場建好後的當天晚上,張清華在自家院子裏與這八名中年人好好地喝了一頓慶功酒。李蘭香準備的酒菜很豐盛,雞鴨魚鵝一樣也沒落下,而且僅僅是涼菜就做了十二道,外加六個熱菜和一個湯,最後還有一個大果盤;完全是按照山區辦喜事時準備的正餐大宴。總共二十道菜,象征著十全十美、實心實意。

吃飯時張躍進等長輩都沒有入席,把主角的位置特意留給了張清華,而張大魁則在一旁作陪,負責讓大家把酒喝好。

北方農村很講究這些繁文縟節,而且人們也對禮節看得非常重,稍不留心便會不知不覺中把別人得罪了。隨後別人便會時常掛在嘴邊見人就嘮叨,尤其是遇到紅白喜事的時候更是會被人家大肆宣揚一番,弄得人所皆知,十分沒麵子。

不過近些年鄉村裏也處處宣講改革開放,於是人們也放得開。這各種場合中講究頗多的禮節也隨之精簡了許多,尤其是年輕人已經不講究這些了,反倒是年齡越大的老人越是在意別人對他的禮數到不到位;若是禮數稍有不周他甚至會當場指名道姓地說教一番,然後談古說今地好一番大談闊論,直至宴席散去方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