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雷霆之怒(2 / 3)

通過檢測自身體內生物波時間,確定給藥的最佳時機,在指導臨床用藥和治療疾病方麵具有重要意義。通常,醫生告訴病人在早上和晚上規定的時間服藥,但生物波會告訴病人,根據自身體內生物波的律動,在某個時間服藥,療效會更好,副作用會更少。

生物波時間是指多數細胞同步反應和群與群之間的交替持續的時間。建立在條件論基礎之上,以內環境變化為條件,呼吸酶工作隨條件改變,而顯示不同群交替為內容。

眾所周知,衰老和死亡是自然規律,人力難以違抗,但一代代的生物學研究者並沒有放棄對長生不老的追求。在眾多的研究者中,第三軍醫大學生物波研究室教授徐啟旺、劉俊康的生物波理論和生物波調控因子脫穎而出。

生物波理論和生物波調控因子的研究,開創了生物醫學的複雜性探索領域,促進了理論生物學的發展。遵循隨機原理,理論的進步必然觸及不可預料的實際應用。第三軍醫大學持續幾十年的生物波和生物波調控因子研究也是基於隨機而發展的。隨機性是科學研究發展的內在促進力,生物波理論和生物波調控因子與醫學實際結合十幾年間,已表現出在解決醫學疑難問題上的強大能力。進而推動理論向前發展,漸漸觸及到疑難病症的共同根源,同時生物波理論體係框架也粗具雛形。特別是“生物波調控因子”,用了將近20年的時間,在實驗室,第一次改寫小白鼠的生物生命生存的命運,讓小白鼠突破個體生命的局限,讓小白鼠健康創紀錄最長存活時間達到4年。小白鼠是醫學實驗用的標準老鼠——昆明鼠,昆明鼠壽命通常是一年六個月,昆明鼠生存4年時間相當於人類生命達到了180歲。直接和間接參與這項實驗的昆明鼠的累計數量已達到2萬隻。這一實驗成果已經在各界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震動。

生物波和生物波調控因子,揭示生物體,特別是人體衰老和疾病的原因及規律

所謂生物波有三個階段的定義,第一是細胞同步生長變化,以能量耗散和廢物堆積促成環境遠離平衡,形成宏觀有序結構,生命始終發生在與環境的交界麵上,留下有序殘跡顯出生命的活動節律性;第二是群體細胞以高度自適應能力,通過自組織方式,形成不同生長狀態的交替,表現生命活動的混沌過程;第三是生物與環境時間演繹的耦合振蕩促使種係穩定的過程。揭示了生物體受內外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的活動規律。這種規律一旦被打破,人和其他生物體的健康就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在生物波理論的研究中,徐啟旺發現生物波在生物體內正常律動時,生物體會自動產生一種促波氨基糖,並且發現促波氨基糖具有調節機體內生物波規律的功能,也是製服疾病的一把鑰匙。

生物波的神奇在於它反應靈敏,它會隨著生物體內外環境的變化而波動,隨著溫度、濕度、氧含量、酶和蛋白質水平的變化而變化。生物體正常,體內的生物波會像心電圖一樣,呈現一種有規律的律動,上下起伏,不停躍動,與內外環境呈現出一種和諧的應答狀態,同時,產生促波氨基糖促進機體良性運轉。但在非正常值情況下,比如在高溫40攝氏度時,生物波就出現了異常,反應也不活躍,上下律動也不明顯,有時幾乎接近一條直線,從而引起生物體內出現異常,伴隨相應的病症。在高原,氧氣稀薄的地方,也出現這種異常,雪上加霜的是生物體自身因為受環境程度異常激烈變化的影響,修複因子(促波氨基糖)產生能力也因此衰弱了。此時,生物波調控因子由外而內的拯救穩定生物波律動就十分重要了。

此外,生物波會隨著地域而變化,在有些地方生物波表現異常活躍,有節奏、有規律的律動,而有些地方就反應遲鈍。研究清楚了生物波是怎樣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波動,就可以利用改變環境條件來掌握和認識生物波,讓生物體與內外環境有一個良性、和諧的應答,並為通過生物波和生物波調控因子把握和介入生物體的健康提出了一種新的認識和方法。

生物波實驗研究發現,遊離細胞群不僅有年齡的差異,也表現在功能的不同。生物波理論闡明了一個細胞群體中包含著多個功能相同的子群體,正是這些不同的子群體,在不斷變化著的內環境約束下,完成細胞群的重組,選擇性的形成群與群之間的交替。反映細胞群體的波動過程。這一發現,不僅實現生物波研究從結構有序到功能有序的層次跨越,而且把研究推向直接檢測人體生物波,開辟了生物波理論與臨床應用結合的研究新領域。

生物波和生物波調控因子研究,為生物體,特別是人類未來的健康,貢獻了一種長壽的認識和選擇

生物波理論研究初步表明,人體生物波是一個比較完整的係統。在大腦組織與全身生物波產生順序實驗中,顯示大腦對全身生物波變化的支配地位。在生物波實驗模型中,也證明生物在不同生態環境下,產生一定量促波氨基糖,在波動過程中呈節律性釋放。顯示出是機體生理功能活動自組織機製中重要的小分子活性物質,人體內肝髒內源性合成,大部分位於細胞膜表麵與蛋白質結合,參加細胞生命活動基本單位的功能執行。生物波調控因子的生物活性經係統的實驗室分析證明,生物波調控因子為體內非顯性物質,有多種生物學功效。初期試驗證明具有促進組織修複作用。

生物波是年齡符號

傳統年齡觀是以時間的機械計算,采用一個標準對不同個體。因此,數字準確與壽命無緊密關聯,自然死亡發生在不同年齡就是證據。生物波以生物波時間數字化表現,正因為生物波以時間表示才與年齡有相同之處,數字為通用符號。生物波年齡符號概念,不同時間段壽命的增、減及發生速度不一,即不同單位時間內的生物波時間有不同變化,有時是負數,有時則是正數,表現非確定性年齡概念,不同於“視太陽時”一直疊加。由此可見,不同時間段持續的“視太陽時”是確定的,但生物波隨機表現的生物波時間是不確定的。以正負數表示,從理論上講,在此之前的全部時間段可以疊加計算出來。盡管對當前某一時刻不易達到精確,但出現多次相同特征的生物波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所處的年齡段。生物波實驗表明:老、中、青、幼各年齡段的有機體生物波時間各有特征。

生物波理念可全麵介入抗衰老和癌症治療領域

徐啟旺和劉俊康教授在研究中發現,在目前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癌症治療領域,生物波理論及由此研發出來的檢測方法和生物波調控因子將有更大的施展空間。生物波調控因子伴隨白酒,長時期堅持適量適時飲用,對抗衰老具有特殊作用,為中老年長壽希望打開了一扇新的明亮的門扉。生物波檢測涉及以下內容:

癌體質預測:生物波研究認為癌症的發生取決於身體體質狀況,癌體質的形成是由於機體內環境的不當而導致的結果。機體內環境的改變目前除自我感覺以外,臨床無特殊檢驗指標給予顯示,大量臨床實踐表明,癌體質的測定是很迫切的要求。生物波時間的測定技術通過動物實驗和臨床試用證明,這一技術可滿足癌體質的檢測需求。動物實驗和臨床證明:幾乎所有遇到的早、中、晚期癌症的身體的生物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變,結合現代影像學實驗容易確定診斷。常規檢測技術對早期癌症的發現比較困難,雖然pet-ct理論上能夠以代謝特征顯示出1mm以下小瘤體,但作為整個人體的縮小圖像,觀察到這樣小的範圍是困難的。目前尚沒有特異而敏感的生化反應的監測技術,以至於到晚期才能夠明確診斷。

治療導向選擇:抗衰老和癌症病人治療中的困難是療效早期缺乏客觀指標,隻憑病人表述來了解早期的病情發展。在發現和治療過程中,個體反應性的差異,特別對放療反應前一階段較輕不易察覺,後階段損傷出現無法彌補。因此放化療時間的選擇、劑量的掌握急需提供客觀檢驗指標。生物波時間能夠及時而敏感的反映出病情變化,及時指導醫生了解療效,有利於及時更換治療方案。特別是在放化療過程中,能直接反映前一次放化療對機體的影響,使醫生有的放矢地調節下一次的劑量,避免盲目放化療的發生。這種導向給藥的檢測技術應用,給醫生提供了新的窺探病情的“顯微鏡”和“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