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追捧殯葬業
來自殯葬行業的數字:不管一個人生前或有名或平凡,當他安靜地躺在骨灰盒裏時,重量都隻有500克。
死亡的降臨不過瞬間,但人回歸到500克的過程並不短暫和輕鬆。根據英國調研公司Euromonitor的數據,2008年到2012年,中國殯葬服務業年複合增長率為13.1%,2013年殯葬服務業市場規模達到53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17年,這一市場規模將達到993億元。據中國民政部的數據,如果按人均殯儀花費估測3000元計算,僅殯儀一項中國就有300億元市場。算上墓地及骨灰存放,以及無法納入統計的部分,整個市場潛力據估在1000億元以上。
這個行業的典型消費場景是:壽衣準備、死亡證開具、遺體運送、遺體暫存、靈堂布置、人生告別、出殯儀式和落葬典禮。大部分人對殯葬業幽暗可怖的印象絲毫沒有影響這一行朝氣蓬勃的發展。
2012年中國五大殯葬運營商福壽園、廣州殯儀館、上海龍華殯儀館、上海鬆鶴墓園公墓、上海海灣寢園有限公司的合計市場份額僅占內地殯葬服務業的3.1%——但開始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2013年12月19日,中國內地最大的殯葬服務商福壽園在香港掛牌上市,募集資金16.7億港元,超額認購678倍,是香港市場2013年認購人數最多的新股。
資本市場為何對這樣一個另類企業高度追捧?「殯葬行業可以說沒有限購,但有剛需,還是連鎖經營……未來隨著福壽園布局到更多一、二線城市,業績還有很大成長空間。」香港大福證券資深分析師梁偉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截至2014年底,福壽園市值是82.17億港元。美國最大的殯葬公司國際殯葬服務集團(ServiceCorporationInternational)是紐約證交所上市公司,市值也高達40億美元,擁有1800多家殯儀館和墓地以及兩萬名員工。
中國的殯葬服務因為傳統觀念的影響顯得神秘封閉,但互聯網的介入慢慢讓這一行光亮起來,盡管效果還不那麼明顯:電商「彼岸」將行業前段的殯葬用品明碼標價,試圖打破過往壟斷、落後的經營模式。網上祭掃也逐漸被接受,有公司開始通過客戶的大數據建立在國外已經普遍的虛擬悼念社區。
對於活人世界來說,殯葬業的有趣之處在於其特殊的用戶消費心理與日常消費生態其實有著類似性和相通性。行業內則一般通過老齡人口來判斷市場潛力。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中國老齡人口在2013年達到2.02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8%,在2025年之前老齡人口將每年增長100萬。這些數據意味著,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大的死亡服務潛在消費群。
高端用戶對這一行有獨到見解。提供吃喝玩樂服務的有許多世界500強公司;伺候生老病死的,在中國則塊塊是肥肉。但很奇怪,在中國,生老病都引入了市場化解決方案,唯獨「死」,沒有看到太多的競爭。
正如美劇《六尺以下》(SixFeetUnder)中的TheFishers一家,歐美殯儀館大多由家族經營,但在中國,這一行仍由政府牢牢把控,隻有極少數民營殯儀館被允許開展火化業務。據中國民政部職業能力建設中心主任楊根來估計,中國殯葬業中體製類機構的份額占60%左右,民辦機構占到40%甚至更多,民辦機構往往挖空心思提供從設靈堂到買墓地下葬一條龍服務以從官辦殯葬業中攫取市場。
一場完美的葬禮
晚上8點,重慶渝中區長濱路341號,由三層老廠房改建的殯儀館「安樂堂」充滿寒暄聲、嗑瓜子聲和麻將聲。三層的懷德廳裏,背景冰綢、花藝拱門、跪墊地毯、圍棺鮮花、平安供果、長明燈、蓋被……經過精心布置的靈廳看似逝者常在的起居室。逝者靜靜躺在房間中央的冰棺裏,親友們坐在不遠的兩張麻將桌旁聊天搓麻將,身邊就有飲水機,裏屋還有供休息的床鋪。72小時內,這間260平方米的屋子要不斷在獻花儀式、人生告別會、守靈和搓麻將聊天等不同氛圍間切換,每一次撤場和布場花費不超過半小時。
殯儀館顯然不僅滿足喪家悼念之用。從客戶撥打24小時白事熱線,開始選擇用金杯還是長城(有些大城市的起步選擇是別克或凱迪拉克)運送遺體時,接下來的3天2夜就在詮釋一句話:沒有哪一種死因比別的死因更重要,但葬禮與葬禮卻有豪華與否之區分。
大部分走進殯儀館的客戶都處於一個最沒有心情挑剔的時刻,購物過程中最常見的成本計算此時不可能進行。另一個事實是,購物守則中最關鍵的一條「切勿衝動」在這裏絲毫不起作用——衝動型購物簡直就是這裏的常態——客戶大多突然臨時遭受打擊,整個情況由不得他慢慢思量。
走進大堂,前台谘詢,簽訂合同,交付定金——在這個不超過30分鍾的過程中,被稱作「禮儀師」的專業人士會悉心指導。「對於客戶而言,你不要給他太多的選擇,因為那個時候他的情緒不太好,不要給他造成更多的困擾,」重慶安樂堂禮儀部經理劉禹說,「基本上兩套就可以搞定了。」被稱作「萬能方案」的1至8號喪禮服務方案詳列了包括服務、儀式、布置、喪品和附送在內的全部明細內容和對應價格,價目單底下是一行「以上項目總金額***元,優惠價***元(數字字體會被刻意放大)」。盡管大多時候客戶對專業人士的建議唯有接受,但偶爾他們也會追加提出自己的要求:路過同一層的其他廳堂,看到更隆重的拱門或是看似更高檔的絹花圈,客戶會跑去問禮儀師,「為什麼別人家有而我沒有?」——於是方案紙上「其他項目」就可以添點兒東西了。
重慶的客戶平均消費額在2.5萬元左右,最貴的包廳方案價格是10萬元。安樂堂員工認為性價比最高(無須再添加其他服務項目)的4號方案優惠價21888元,若加上場地租金和個性化布置等等,也要花費3萬多元。
過去12年,重慶安樂堂服務過的2萬多名逝者的家屬極少有人研究過服務方案的具體明細。如果仔細瞧瞧,他們一定奇怪為什麼一套簽到本簽到筆明碼定價73元,一套門框綢布花要1200元,而一個骨灰盒卻寫4000元以內?這些針對消費稀鬆平常的質疑如果發生在殯儀館的前台,會顯得客戶很不近人情。客戶需要知道的是,全部選定就可以享受優惠價;如果不需要某項服務,總價則按各項逐項累加。優惠價從何得來?就是那個語焉不詳的骨灰盒和市麵上漫天要價的一條龍服務類似,若是你信任地選擇了其萬能方案,骨灰盒一定給你實在價格。但如果客戶不購買骨灰盒或靈堂布置呢?對不起,將不能享受以上優惠價及陪同服務、複三(出殯三天後的儀式)、傳承(生命傳承,即留給生者做紀念的逝者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