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輕巧。”禮部一個老頭忍不住站了出來:“編軍雖可減少賑災負擔,如若這些不懂規矩的難民收進軍中,可曾想過會破壞日益積累的軍紀?”
“國之根本在於兵力,這點我一個文道人家也不多說。一個軍隊,總得注入些新鮮的血液,才可以帶動氣勢,至於你說的不懂規矩,哪個新進的士兵是一開始就知曉的?”
“你…”禮部老頭被堵的滿臉通紅,顫抖著胡須道:“如你所說,每次一災荒就收軍,國之紀律何在?軍隊嚴明之處,又豈能拿來做收容所。”
“南境遙遠,等朝廷的賑災物質到了不知早已餓死多少了。更何況躲過了此劫,日後若再有什麼變故,朝廷又遠水救不了近火,豈是要放棄眾多國之民眾?若如此,又叫皇上如何服眾?”
“這…”這回,老頭真的被截得無言了。
上邊,皇帝煩躁地伸手揉了揉太陽穴,不耐煩地揮手:“都別爭了,我覺得太子此計甚好。你們若有不服的,就給我想個完全的法子,當下最重要的是如何盡快救援南境。”
此話一出,方才還義憤填膺的眾數反對者頓時啞了聲,皆垂著頭做鴕鳥。
“慕青雲。”
“臣在。”
“你覺得,對難民入軍可方便實施?”
慕青雲聞言鄭重的鞠了一禮,皺了皺眉:“回皇上,事實上…確有難度。”
皇帝聽言又揉了揉額頭:“不管怎樣,我把朕的臣民交與你手,五年後,是精銳還是蟻潰,全在你的調度。若是用好了,此軍便任你一人支配,自製虎符。”
這下,朝堂之上徹底噤了聲。要知道,一個王朝,最忌諱的就是官員權傾朝野,為帝者默許朝員自行帶兵不受管製的曆代除了藩王宗親再無其他。可想而知,皇帝不僅是要放手太子決策,還是在用此方激勵慕青雲的壯大。
而事實也正如慕青雲所想,由難民組成的軍隊可以說是毫無紀律可言。朝廷上下在嫉妒皇帝對其垂愛的同時,不禁都抱了看好戲的心。
但除此之外,南境及其他百姓卻不這麼想。作為普家百姓,能成為軍中一員是陌上的榮耀。此榜一出,各家百姓無不讚耀太子的賢明,身兼博眾。
此次災情總算是順利地進行了。為新軍忙的焦頭爛額的慕青雲卻發現,除卻紀律外,新進的兵由於長時間與野民流寇對峙,早就身具實戰的經驗和技巧,訓練的進程遠超乎他的想象,甚至有幾個十八九的青年甚是出眾,對作戰布局之道得心應手。
隨著軍隊的越發壯大,慕青雲心中卻在慶幸之餘愈加惶恐起來。當今太子才十三,如此之齡卻已看得這麼深遠,讓他這個戰敵沙場的老將都心存餘悸…
回想到這裏,慕青雲不禁有些莞爾。
他手存三支主力軍,之前為了扶助堇年,已經放棄了二分之一,現存的就隻剩當初那支難民隊伍,與他的狼軍了。此次太子對朝臣再納妃的拒絕,讓他也寬慰不少。不管怎樣,他都沒有因為兵權到手而逆轉態度。這就已經極好了。
隻願堇年安好。一直被吊著的心,突然就因為一張莫名的飛鏢傳書給撫平下去。
且先不論消息真偽,能有消息,便還是有希望的,所以他接到紙條,未做過多計較,便率了軍立馬趕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