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轉機(2 / 3)

“隨我下去看看。”

“是。”

今天,慕青雲正在府上接見京中的線人,本是想讓其幫忙打聽一些慕堇年的消息。這孩子一向規矩,很少離家幾天。這次被劫後,都這麼多天了,連一點消息也沒有。

而朝中大臣,在得知他早已喪失部分兵權後早沒了以往的阿諛奉承,連皇上欽認的太子妃失蹤都未曾出力幫忙找尋。這也就算了,他為官多年,早已明白朝廷相處之道。無論誰家王朝,總有人是看你手裏的權利變臉的。這些他本也看得淡了。隻是,至堇年被劫後沒幾天,在宰相的提一下,一眾朝員都紛紛上書皇帝要求另立儲妃。

連什麼不祥之兆都說出口來了。

為此他氣的幾天沒理人。皇上雖然沒有那意思,但礙於眾多官員常常念叨,也便甩手由太子自己抉擇去了。

好在是虞之衍,朝廷老臣無人不曉,這太子雖然時常身體有所不適,也不大搭理朝廷之事,甚至連朝都不上,但,凡經他插手的事,沒有一件是能讓有心之人討到好處的。而且,早有傳聞太子天縱奇才。雖然身為朝臣,他也並未多見太子出手,因此對此也是抱信八分的態度。

但,卻有一件事是誰都無法忽略的。

那年南荒,百姓幾乎顆粒無收,又加之邊緣野民搶掠。到得收成之日,家家更是望著光禿禿的田埂叫苦連天,怨聲載道。

而一向清持淡然的太子,卻僅用一囊之計,緩了足需三年改善的南境。

巴掌長的紙條上就寫了十多個字:壯收丁,婦烹飪,老幼守,渠成水自到。

全朝上下無一人不為此十四來字震驚。太子的意思很明顯:難民中強壯健全的收編入軍,能勞作的婦人前往軍中照顧士兵飲食。而年長些的,和那些還未成年的孩子,則留守家園。最後一句渠成水自到,更是清楚言明留守在家的人,需鑿渠挖溝,以供日後引水之用。

而當時朝廷上下卻有超過半數之人反對,尤其是第一條招兵之法。對一個國家,征用的士兵都是經過仔細挑選而出的才能之人,太子這條不分出身背景,直接要任用難民堆裏的人,自然是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更何況南境本就疏於防範,是大楚的一個天然缺口,群山連綿,地勢惡劣,難守難攻。邊境還頗多劫匪野民,一直動蕩。生活在那種環境下的人性野,收軍肯定難以管教。

這點就連慕青雲當時都有些猶豫。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皇上沉吟半響後欣然拍案,不顧朝怨徑自同意此舉。

官員們早就被駭的不輕,此時更是大肆反對,說什麼難民疏於管教,定會敗壞軍中紀風。更有甚者連他國偽作之說都提了出來。

全朝當時就隻有太傅一人站出來:“此舉妙哉。”在所有人未反應過來他便長磕了下去:“老朽慚愧,我等一眾行將就木之合,卻不抵十多歲孩童之智。”

“你…”大堂內一陣抽氣之聲,太傅這段話,明顯嚴重拂了在朝所有大員的麵子。

可那太傅顯然沒有絲毫要顧及他們麵子的意思,依舊慷慨激昂地爍口:“將難民納入軍中,既可為賑災節省糧食資源,又可防止如此惡性循環。賑災治標不治本,問題關鍵在於水,先挖好渠,做好一切防備,將使世都受益無窮,更何況這旱情總會緩和,減少難區的災民,也減輕朝廷負擔,更有利於日後發展。至於軍中用度,在朝的官員都出手資助一些,也不是什麼難事,還可以為王朝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