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高內審人員素質
內部審計已經由事後監督逐漸向事前規劃,事中控製的階段轉變。因此,企業就要引入新的內審理論,可以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來幫助內審人員進行相關的工作。因此,企業應該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繼續教育,也要加強對新的內部審計理論的學習。企業應該鼓勵內審人員考取相關的資格,如注冊會計師、內部審計師、注冊稅務師等,對於取得相應更高職位的內審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政策,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後續的人才作為企業的儲備力量,通過人力資源的不斷完善將企業內部審計推向良性的方向發展。
(三)鼓勵內部審計創新
內部審計創新是發展的動力,由於民營企業結構的特殊性,內審人員可能無法取得相關資料作為參考,傳統的內部審計理論和方法可能已經不再能順應當今企業的發展。民營企業管理最看重的就是企業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因此內部審計的重點也已經從傳統的財務審計向企業的經濟效益審計所轉變。大部分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側重點已經由事後監督轉向規避風險,這本身就是一種順應時代發展的創新行為。內部審計人員可以參考最新的內部審計理論和方法,集合企業自身的特點,經過改善和變通,應用在企業中。
(四)完善外部的法律法規
目前,有關內部審計的相關法律法規僅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及實施條例、《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中國內部審計準則》,規定指出以上法律法規的適用範圍是各類組織,無論盈利與否,也無論組織規模大小和形勢如何。但是,民營企業作為一個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特殊存在,很顯然針對大多數國有企業和行政機關的法律法規不適用。因此,個人建議有必要頒布一部有關民企內部審計的相關管理條例或及時補充《審計法》和相關的管理條例。這樣可以指導民營企業內審人員進行規範的內審行為,讓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有法可依,統一規範地進行內部審計工作,有利於國家內審協會等相關機構對民營企業每一步審計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
(五)更新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方法和手段
一是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審計方法和審計思路。內部審計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努力更新內部審計的思路和方法,由傳統的內部審計方法向現代內部審計方法轉變,緊緊圍繞企業的內部控製製度進行內部審計,結合先進的數理統計方法,如數理經濟學模型等。此外,還應結合信息技術進行內部審計,通過網絡來擴大內部審計的範圍,進而提高內部審計的審計效率,節約審計資源。二是調整內部審計的重點審計對象。應結合實際情況,將內部審計的重點調整到事前控製為主,事後監督為輔。針對企業再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內控控製所存在的薄弱內容和重點審計對象,應積極開展經營管理審計和構建以風險導向為主體的內部審計體係,為民營企業進行科學決策和進一步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
[參 考 文 獻]
[1]張穎萍.對民營企業內部審計職能的探討[J].會計之友,2012(12):30-31
[2]魏昌東.中國企業內部審計法律製度:定位缺陷與完善對策[J].學海,2010(6):168-172
[3]鄧雲.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對內部審計人員勝任素質的要求[J].管理學刊,2011(6):39-42
[責任編輯:王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