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商業銀行開展PE業務以實現多方共贏(1 / 3)

商業銀行開展PE業務以實現多方共贏

金融證券

作者:強南囡

[摘 要] 當前,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正處在於高速發展時期。商業銀行以直接參與和間接參與等模式開展PE業務不但能為其本身帶來收益,而且也能促進PE的發展壯大以及幫助融資者獲得必要資金。為了降低商業銀行開展PE業務的風險,應當建立科學合理的業務管理流程,將PE業務與傳統的信貸業務分割;加強對PE機構的審核,慎防PE泡沫;借鑒國外經驗,同時注重本土化改革;關注行業新規,避免法律風險;積極培養專業人才,完善人事激勵製度。

[關鍵詞] 商業銀行;PE業務;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共贏

[中圖分類號] F832.33 [文獻標識碼] B

當前,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1],即使在經曆境內外資本市場“寒流”的2012年,其收益依然豐厚。China Venture投中集團旗下金融數品CVSource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1-11月,共有145家VC/PE機構通過94家企業的上市實現231筆IPO退出,平均賬麵回報率為4.41倍,這樣的高回報對於商業銀行來說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本文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例,探討和分析商業銀行開展PE業務的模式及其為各方帶來的利益,並且從商業銀行角度,歸納其在開展PE業務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商業銀行開展PE業務的模式

1995年出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托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由此確定了我國金融行業實行的是分業經營體製。根據這項規定,我國商業銀行不能直接進行股權投資,不過,它們可以采取法律允許的其它方式開展PE業務,其模式主要分為直接參與和間接參與兩種。

(一)直接參與模式:通過境外子公司進行股權投資

所謂“直接參與模式”是由商業銀行先在境外設立子公司,然後通過該境外子公司在國內參股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再直接投資於國內非上市公司。由於這種繞道海外的模式成本高昂,目前將之付諸實踐的也隻有工行、建行、中行、農行等實力較強的大型商業銀行,對於諸如城市商業銀行之類的中小型商業銀行來說,這種模式並不具備可行性[2]。

(二)間接參與模式:向PE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除了直接參與模式以外,商業銀行還可以選擇“間接參與模式”開展PE業務。事實上,私募股權基金的操作流程包括募資、投資、投後管理以及退出四個步驟。商業銀行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參與到PE的整個生命周期,為PE及其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1.融資中介。相較於公募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由於其“私募”的特性,信息傳播空間狹小,基金募集有一定難度。商業銀行擁有豐富的客戶資源,在解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募資難的問題上有天然的優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擁有高淨資產的富裕人群規模越來越大,他們對於投資理財的需求日益強烈,對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強,當然對收益也有更高要求,因此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是一個較為合適的選擇。商業銀行可以充當中介,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與富裕人士之間搭建溝通平台,在拓展其私人銀行業務的同時,也解決了PE的募資問題。

2.投資顧問。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完成資金募集之後,需要尋找能帶來高收益的投資目標。科技型中小企業由於自身規模小、風險高、實物抵押品不足等特點、以及所處的發展階段、發展理念等方麵原因,難以從銀行方麵獲得足夠貸款,其發展受到阻礙。但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畢竟成長潛力巨大,商業銀行為了不流失這樣的客戶,需要尋找新的解決途徑。PE業務則成為一個突破口。事實上,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收益和高成長的特性較容易獲得投資者的關注,也容易成為PE可能的投資目標。因此,由於自身客戶或者潛在客戶數量巨大以及網點遍布廣泛,各種客戶的軟硬信息、項目信息資源豐富等優勢,商業銀行可以充當投資顧問,向PE推薦投資目標,為PE設計投資方案,促成私募項目。

3.基金托管。私募資金的安全問題是資金提供者非常重視的,為防止資金出現亂用或者挪用等情況,引入獨立於資金提供者和投資對象的第三方來進行資金的保管和投資的監督非常有必要。由於商業銀行具有控製基金資金賬戶的優勢條件,可以充當資金保管人。當然,作為保管人,商業銀行必須在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或基金管理人簽訂委托保管合同的基礎上,履行資金保管、會計核算與投資監督等方麵的職責,對基金資金賬戶中的資金或其他金融資產進行保管和清算,並對基金管理人開展的投資活動進行監督,以符合資產管理和保管分開的基金運作原則,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4.貸款業務。隨著PE資金的進入,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投資者的幫助下不斷成長,實力得以提升,風險承受能力也隨之增強,當其達到一定程度,具備較強還貸能力且符合銀行信貸標準以後,商業銀行可考慮進行貸款介入,進一步滿足企業融資需求,幫助企業進一步發展,形成良好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