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審慎監管的國際借鑒與啟示
金融證券
作者:李久霞
[摘 要] 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各國監管部門開始重新思考監管體係,以微觀審慎監管為重點的金融監管體係無法從全局上維護金融體係的穩定,國際社會不得不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建立逆周期資本緩衝,強化對係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加強央行在宏觀審慎監管中的作用。我國應在吸收借鑒危機教訓和國際有效做法的基礎上,立足我國國情,統籌建立我國宏觀審慎管理製度框架,建立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審慎監管協調配合、互為補充的體製機製,發揮中央銀行的主導作用,加強與國際監管機構的合作與協調,維護金融體係穩定。
[關鍵詞] 宏觀審慎監管;逆周期性;係統性風險;國際借鑒;啟示
[中圖分類號] F832.21 [文獻標識碼] B
一、引言
金融危機爆發頻率的增加使各國監管部門開始重新思考監管體係,以微觀審慎監管為重點的金融監管體係無法從全局上維護金融體係的穩定,宏觀審慎的監管理念更加關注係統性風險,從整個金融體係防範風險和維護金融穩定。各國監管機構分別從理論和實踐上對金融監管體係進行了改革,試圖建立微觀審慎監管和宏觀審慎監管相互配合、補充的金融監管體係。
二、宏觀審慎監管的提出
對金融機構實施監管的目的之一是避免其承擔過度風險,進而減小潛在市場危機爆發的概率。宏觀審慎監管的監管理念彌補了微觀審慎監管在防範係統性風險的漏洞,兩者構成了審慎性監管的內容,共同維護金融體係的穩定。
本輪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各國金融監管機構意識到,隻關注單個金融機構或行業的安全已不能從全局維護金融體係的穩定,微觀審慎監管對由係統性風險引起的金融危機束手無策。一方麵,微觀審慎的監管體製增加了經濟周期波動幅度:微觀審慎監管強調銀行風險資本的監督,資本充足率的計算依賴於風險資本計量,受宏觀經濟周期影響,在經濟上行期間信貸行為的風險權重偏低,信貸擴張在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的相互作用下進一步放大了經濟周期的波動,導致監管產生順周期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係統的穩定性。另一方麵,微觀審慎忽略了“共同謬誤”問題的存在,在確保單個金融機構在有效監管下穩健運營之餘,沒有考慮各種風險因素的疊加,也沒有度量金融機構之間存在交易來往的風險溢出,從而造成風險囤積。比如,金融機構往往在經濟繁榮時期加大對金融資產的購買和投資,而在經濟衰退期紛紛拋售資產、信貸緊縮,加劇了宏觀經濟的波動。
針對危機中暴露的微觀審慎監管不足,理論與實務界一致認為應該從宏觀審慎的角度豐富和完善金融監管框架。2009年,國際清算銀行提出了宏觀審慎監管的概念,它不僅對單個金融機構風險敞口進行監測,更是綜合考慮了金融體係的係統性風險、順周期性等問題。之後,二十國集團(G20)等國際組織和監管機構都開始采用這一概念。2009年G20匹茲堡峰會出現了“宏觀審慎管理”和“宏觀審慎政策”等提法,G20首爾峰會形成了宏觀審慎政策的基礎性製度框架,在之後倫敦峰會上發表《加強監管、提高透明度》報告,提出“宏觀審慎監管是微觀審慎監管的重要補充,各國監管機構需加強宏觀審慎監管”。
三、國際社會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的進展
(一)建立逆周期資本緩衝
2010年末巴塞爾監管委員會(BCBS)發布《逆周期資本緩衝操作指引》,提出建立逆周期資本緩衝機製,將其作為銀行業監管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以降低整個銀行體係的順周期性。
逆周期資本緩衝機製是為了防止信貸過度擴張和緊縮而引發金融機構係統性風險所建立的。在經濟上行期,銀行需計提超額資本,防止銀行信用過度擴張;在經濟下行期,可以通過釋放逆周期資本緩衝來吸收損失,從而使信貸供給在整個經濟周期內保持均衡,維持金融體係的穩定性。因此,這種具有前瞻性特點的逆周期資本緩衝機製不僅可以使單個金融機構在壓力狀態下正常運營,還確保了信貸周期發生逆轉時整個銀行體係有充足資本來管理和抵禦係統性風險,在金融擴張和緊縮時期起到“穩定器”作用。測算逆周期資本緩衝的核心是如何判斷信貸出現過度增長。BCBS將Credit/GDP與其長期趨勢的偏離作為各國計提逆周期資本緩衝的參考變量。當一國Credit/GDP小於其長期趨勢時,表明該國信貸風險較低,可不計提資本緩衝;當Credit/GDP大於其長期趨勢時,表明該國信貸過度擴張,係統性風險積聚,此時需計提逆周期資本緩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