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想起一事又說:爺爺,我小時候你常種水瓜給我吃,那瓜皮薄水分足,極其甜,口感好,比香瓜西瓜還要好吃,如今為什麼不種了啊?爺爺答:這水瓜主要是種給小孩吃的,你不在家還種給誰吃啊?再說這水瓜不易運輸,保質期短,不能外銷,因此都不種了。王美想了想又說:我在城市買的網紋甜瓜,形狀口感也像咱們這種水瓜,價錢很貴,很暢銷,這種瓜比我們的水瓜保質期長,耐運輸肯定也適合我們這裏種,西瓜市場上太多了,“網文甜瓜”還很少,我們可以引種“網文甜瓜”,肯定也是一筆大收入。爺爺忙問:什麼叫“網紋甜瓜”?王美答:網紋甜瓜是甜瓜中的精品,是中國科技部“成果”轉化項目的推廣產品,該瓜果皮呈網狀花紋,果肉翠綠色,與一般甜瓜相比肉質香、脆、爽口,果肉厚4—5cm,折光糖度達到15%以上。這瓜含糖類、蛋白質、脂肪、維他命b、c、有機酸類、胡蘿卜素、鈣、磷、鋅、鉀、鏷等豐富的礦物質及維生素c,係高當果品。我國傳統醫學認為,這瓜對治療貧血、腎病、便秘、咳嗽和結石有一定療效和保健作用。因此既貴又暢銷。爺爺聽了也樂開了花,說:好,隻要你回來就可以種。
村旁有一條河,是一大河的支流,隻有上遊沒有下遊,足有三裏多長,一百米開闊,河邊沒有樹木很通風向陽。據傳二百多年前,有一位大地主看中了這一條河,在河上架了一座水泥橋,方便過河種田,上遊入口處建了堅固的三個閘,水麵到河底打了三道堅固的升降竹籬笆,水位高時把竹籬笆升,水位低時把竹籬笆降,船能進出,水能自然流通,魚就不能遊出去,並能進行汙物攔截,因而河深水清,取名“清水灣”。解放前有大地主獨家養魚,解放後由村民們入股養魚,到年底捉了魚按股份分,人民公社後被定為封資修才停止了養魚,放任自流,野生魚占據了“清水灣”。
倆人來到河邊,王美望著河中的碧水,水中有許多野生魚在遊,還有野生鱉,蝦,蟹。她拍手說:這些都是寶啊,拿到城裏去出售可值錢啦,要是再放養一些那就肯定是一筆大收入。爺爺說:你放養人家偷,人家就坐享其成,你卻白吃辛苦。王美想了想說:這是一個大魚塘,發動大家入股放養,家家有份,集體資源共享,互相監督也就不會偷了。爺爺說:這辦法好。
王美看了看河岸邊及斜坡,又驚喜地大叫:野菜,采集天間靈氣,吸取日月精華,是大自然的精髓。四十年前吃野菜是生活所逼,二十年前吃野菜是憶苦思甜,現在吃野菜是追求健康和平衡營養,也是追求時常。野菜營養價值高,有保健作用,野菜中有許多營養成分本身就是“良藥”,如今野菜越來越貼近人們的生活,這些野芹菜、蘆蒿、蘆繪、珍珠菜、菊花菜、人參菜、馬齒莧等拿到城裏都是寶。還有許多名貴的中草藥,石斛、澤瀉、何首烏……看來不起眼,卻很值錢,這河斜坡與二岸也都是寶啊。
說完王美就咯咯笑,爺爺忙問:你笑什麼?王美答:我想起了小時候你給我講的一個故事,一對老夫妻養了一個兒子比較懶,老頭快要斷氣時,囑咐兒子,說祖傳有一大甕烏金子。兒子忙問,在哪兒?老頭忙指點,就在咱們田中,詳細地方我也記不清了,總之你隻要翻個遍,就能挖出烏金子。有金子,兒子再也不偷懶,早出晚歸把自家的地翻個遍,老太就在兒子翻過的田上撒上種籽,半年後就大豐收。老太對兒子說:這就是咱們田中的烏金子。兒子明白了,從此他再也不偷懶,過上了幸福生活。農村隻要肯吃苦,確實是黃金鋪滿地,鐵鈀能挖出烏金子,你陪我看了三個地方,就看到財源滾滾,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大學生下農村的確大有用武之地。爺爺也被孫女感染說:鄉下人常住鄉下發現不了寶,城裏人特別是大學生一到鄉下就能發現遍地都是寶。祖孫倆的笑聲在田野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