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從未來一步步推回到現在,計算為了實現目標,你必須做到哪些工作。比如三年後想買一套七十萬的六十幾平方米的小套房,並且一次付清不貸款,那麼從現在開始,你每個月累積存款要達到兩萬才可以。
由於我們每個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以及自身所處的工作等環境不同,所以每個人的目標是不一樣的。對於同一個人來說,目標也會有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差別。
如最近想去哪旅遊,這就是短期目標,一般一到兩年可以實現;中期目標則指三到五年內才可以實現的,比如買房和買車等;而長期目標需要的時間更長,如養老計劃等。
但是無論是哪一個級別的目標,設立時都要具體化、不含糊。同時把實現這些目標的優先級列個總表,時時提醒自己,哪一個目標要采取怎樣的措施。
在設定目標的同時,我們也要設定完成整個目標的期限,也就是說你在何時把它完成,詳細製定完成過程的每一個步驟,為每一個步驟都設下完成的具體期限。
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你必然會遇到無數的障礙、困難,它們可能使你遠離或脫離既定的目標路線。所以,你必須預料自己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困難,然後逐一把它們詳盡記錄下來,綜合加以分析,仔細評估風險,然後把它們依照重要性排列出來,向有經驗的人請教,通過研究逐步將它們解決。
總之,目標越具體,越有助於我們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
避開資產狀況“三高一低”症
在個人或家庭的開銷裏,有幾種症狀是十分明顯的,它們影響著我們資產的積累,對於我們來說是十分不利的。我們應該盡早避開資產的“三高一低”症。
第一高:大部分資金用於定期與活期存款。
這一高是大多數個人或家庭都會犯的錯誤。人們都認為,無論外麵的股價如何跌、物價如何上漲、經濟如何變化,反正錢存在銀行有利息可拿,安全性高!
其實不然。用於定期和活期的存款,短期看來是比較安全的,但是如果從長期來看,就太不安全了,因為它不會跑贏通貨膨脹,更不會跑贏物價上漲。
所以,我們不能隻把錢存入銀行,而是得讓錢轉動起來。也許有的人害怕風險,怕錢越轉動越少,其實買點保本的理財產品既可以讓錢轉動起來,又不會怕錢變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二高:大部分的收入用來買股票。
人們常說這樣一句話:發財要趁早。於是,很多年輕人就會采取買股票這種方式。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而且對市場的預測也頗有把握,那麼買股票是可以的。可是錯就錯在許多年輕人往往存在浮躁的心理,對股市沒估摸清楚,就把自己收入的大部分用來買股票,把自己的生活費甚至以後買房買車的錢全賠了進去。
當你有一定積蓄的時候,想把閑錢用來買股票試試,可以。但是買股票的錢不可超過總資產的30%,其他的錢,可以放在固定收益類的產品中和實物資產裏麵。
第三高:住房按揭款超過家庭月收入的一半。
有的人覺得,反正是要當房奴,不如當得徹底一點!本來隻需要60平方米的房子,非要買100多平方米,覺得反正工資會漲,到時候還房貸也會輕鬆不少。
但是,這些人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每月的還房貸比例超過了家庭總收入的一半,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賬務壓力。一旦碰到什麼意外事故或者失去收入來源等事情,那就真是“滅頂之災”了。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還房貸大多用的是浮動利率,如果碰到央行加息,如2010年10月份,央行就上調的利率,那麼還款的利息就更多了。
所以,買房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來。如果覺得房貸壓力太大,可以試著把還貸的時間延長,這樣壓力就會減少些。
一低:現金、活期存款等資產低於家庭平均月開支的3倍。
前麵我們說了,如果大部分資產用於活期、定期存款不行,但是如果我們手頭上的現金、活期存款如果低於家庭月平均的開支,那也是不行的。在遇到一些意外情況或者被公司解雇時,如果你手頭上沒有可以靈活運用的資金,那也是不行的。
一般來說,不管是對於個人還是普通家庭,現金和活期存款數額應該可以維持半年到一年的生活。那麼,即使你失去工作,半年至一年找不到工作,生活開銷上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清楚我們的資產,避開“三高一低”症,製訂一個合理的理財計劃,就此拉開我們的財富之路。